5月8日晚间,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SH.600739)发布多则公告,涉及两宗大消息:
一是公司拟通过大连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竞价转让辽宁成大所持成大方圆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大方圆”)100%的股权。
二是其控股子公司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大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在5月8日获上交所受理。
如受理成功,成大生物将成为科创板上市“A拆A第一股”。
在登录科创板之前,成大生物已经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并且曾一度闯关“H”股,不过随着港股遇冷,科创板横空出世,成大生物“新三板+H”计划在2019年喊停,随后转战科创板。
成大生物此次科创板IPO拟募资20.4亿元。有投资专家称:“成大生物2019的净利润达到7亿元左右,如果按照医药生物公司的估值给予50倍市盈率(新股上市时,估值水平可能高于50倍),上市将会达到350亿元的市值,这将会超过母公司的280亿,子公司上市估值就超过母公司,这将极为罕见。”
年赚7亿,狂犬**量价齐升 天花板困境求突破
成大生物主营产品为人用狂犬病**(Vero细胞)、人用灭活乙脑**(Vero细胞),有着狂犬**第一股之称,不仅利润体量巨大,而且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是辽宁成大旗下名副其实的利润奶牛。
作为国内狂犬**的领导者,成大生物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由于**生产企业比较集中,在2018年“**事件”前,成大生物与长春长生的狂犬**产品分别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随着长春长生的“退出”,成大生物成为最大受益者,市场占有率飞速提升,从30%飙升至70%左右,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
也由此,成大生物业绩连年攀升。2017-2019年,成大生物净利润分别达到5.6亿、6.3亿和7.2亿元。20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5%。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成大生物营业总收入为16.77亿元,其中狂犬**营收15.9亿元,占比94.8%;公司长期呈现出产品结构单一且过分倚重个别产品的态势,因此整体业绩表现容易受到狂犬**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而且由于目前成大生物狂犬**市场占有率已经触及“天花板”,业务增长空间有限,因此面临单品独大的困境。
为此,近年来成大生物不断加快产品线拓展速度,并积极推进多联多价**和创新**的研发。据报道,目前,成大生物已获得流脑、流感、甲肝等5种常规**临床批件。预计在2021年底、2022年初,5款新**会陆续上市。除上述在研**外,成大生物曾于今年2月12日发布公告称,将与清华大学药学院合作开发新型冠状病毒多肽**。
从研发数据上看,公司去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32亿元,相比2018年增幅高达93%,似乎是下了大决心。
分拆上市,辽宁成大的资本大棋局
因为经营业绩亮眼,成大生物一直以来是辽宁成大在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棋子。
2014年12月31日,辽宁成大分拆成大生物在新三板挂牌,而后2018年5月,辽宁成大计划继续分拆成大生物闯关H股,不过随着港股遇冷,科创板横空出世,成大生物“新三板+H”计划在2019年7月喊停,随后转战科创板。
对于此次科创板分拆上市,辽宁成大表示,将使得公司和成大生物的主业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更加快速对市场作出反应,降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不负面影响。
事实上,辽宁成大所言非虚,公司的业务非常繁杂。资料显示,辽宁成大业务分为以下四大业务板块——
医药医疗:涵盖生物制药、医药流通与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分别由成大生物、成大方圆、成大医疗3家子公司承载。
金融投资:投资了广发证券,是著名的影子券商股
供应链服务(贸易):大量的进出口贸易业务
能源开发:涉足页岩油的开发项目等
从辽宁成大年报数据来看,除生物医药外其他主业的盈利水平很低。其中商品流通主营成本133亿元,占比88%,但实现的利润占比相对较小。但其生物制药利润较高,其中而成大生物2019年占据辽宁成大的净资产不足10%,实现扣非净利润却达到了6.9亿元,占据辽宁成大利润的37.72%。几乎是以10%的资产贡献了40%的利润,成大生物毫无疑问是辽宁成大的现金奶牛。
正是由于各业务板块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因此,复杂的业务机构并没有给辽宁成大带来迅速发展,资本也并不看好。2007年,辽宁成大股价达到了43元的历史天价,随后一路震荡下行,目前的股价才18元左右,市值仅仅287亿元不及巅峰时一半。
此次公司将最有价值的成大生物分拆,旨在希望资本市场对公司的不同业务进行合理估值,提高公司的整体估值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成大持有成大生物股份达到2.28亿股,持股比例达到60%,是公司的控股股东,而辽宁国资委则持有辽宁成大11%的股权,所以辽宁国资委是成大生物的直接控制人,说到底成大生物还是一家国有企业。而近期,康恩贝、九强生物等多家民营上市公司寻求国资纾困资金,同样引发关注。
估值超越母公司 科创板上市迎来春天
成大生物2019的净利润达到7亿元左右,如果按照医药生物公司的估值给予50倍市盈率(新股上市时,估值水平可能高于50倍),上市将会达到350亿元的市值,这将会超过母公司的280亿,子公司上市估值就超过母公司,这将极为罕见。
在新三板市场上,成大生物股价近期由12元一度飙升到46元,短期内涨幅接近4倍,但由于新三板的流动性相较于主板差很多,成大生物市值远低于其它同类概念股。
成大生物目前的总市值仅为160亿元,动态市盈率22倍。而同样是**概念股,在主板上市的康泰生物,2019净利润为5.5亿元-5.9亿元,利润不及成大生物,但市值已高达560亿元,市盈率高达132倍。
因此,如果成大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其市值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而早前在科创板上市的微芯生物市盈率已经高达674倍。
由于整个A股市场估值水平相对成熟市场高,尤其是在新兴的医药生物行业,这也引得复宏汉霖、君实生物、康希诺等医药生物类公司回归A股。
虽然港股为这些生物医药公司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融资渠道,但港股的估值水平显然比不上A股,而科创板没有强制性盈利要求,流动性比新三板好,估值水平又比港股高,这些企业投奔科创板便水到渠成。未来港股将不再是潮流,而科创板也许会成为医药生物类公司新的上市融资轨迹,孕育出新的独角兽医药巨头。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