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变性是一类难治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等,全世界有数百万人因此永久致盲,危害性极大。因视网膜属于终末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再生困难,此类疾病的治疗非常棘手。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致盲眼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球约的发病率约为1:4000,患者最初表现为夜视和周边视力丧失,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导致完全失明。
近年来,随着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中、西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光遗传学治疗、视网膜假体以及并发症的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目前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基因修正、替代治疗、抗氧化损伤及营养支持,中医方面主要通过辨证论治进行中药、针灸等治疗,以延缓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进展。既往的一些治疗,比如营养补充剂维生素 A 棕榈酸酯,最初被认为有益于减缓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展,但是经过30年的临床实践,研究者否认了其治疗效果。还有Argus II 视网膜假体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晚期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力康复,但最近已停产。Voretigene neparvovec 是2017 年获批成为首个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疗法,但这种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仅适用RPE65突变的视网膜营养不良(仅占<1%的该群体)患者的治疗方案。
干细胞或可通过替代退化的视网膜细胞和旁分泌营养效应限制或逆转视网膜变性。 目前,有两项不同的 I/II 期临床试验正在探索视网膜下移植胎儿神经干细胞或视网膜干细胞,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组织替代,这些临床试验使用的是可扩增的异体干细胞培养物,但是这些异体培养细胞的排斥反应和异常细胞增殖是潜在的安全问题。自体干细胞疗法可避免排斥问题。近期研究发现单次玻璃体内注射自体 CD34+骨髓干细胞,耐受性良好,可以缓解因 RP 导致的视力下降。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随机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评估这种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疗效。使用 CD34+骨髓干细胞可进行自体干细胞治疗,CD34+骨髓干细胞是主要存在于骨髓中的修复细胞。它们进入受损组织,通过旁分泌效应促进组织修复。通过直接从骨髓中获取这些修复细胞并注入视网膜内,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细胞对退化或缺血视网膜的修复潜力。玻璃体内注射入CD34+骨髓干细胞可使细胞快速进入视网膜,并对视网膜或视网膜血管产生保护作用,也未发现长期的眼部或全身副反应。该方法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新药研究许可,进行了 I 期临床试验。实验分别在基线、治疗后 1 至 3 个月和 6 个月进行,玻璃体内细胞注射均在同一天进行,分离的CD34+骨髓干细胞在存活率、无菌性和纯度方面达到标准,每只眼睛的玻璃体内平均注射了 326 万个有活力的细胞(160 万到 705 万个不等)。随访过程中,除了 1 名参与者在研究结束后 18 小时发现前房有一过性细胞增加并伴有轻度眼压升高外,未发现其他不良事件,24 小时后恢复正常。在 6 个月的随访中,所有参与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保持在基线 2 线以内或有所提高。在研究随访期间,除了一只眼睛在 1 个月时视力有短暂改善,而在 6 个月时双眼视力均有恶化外,其他眼睛的视力均保持稳定或有所改善。
此研究规模较小,临床上尚且需要一项更大规模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并结合其他可能更敏感的功能测试,如全视野刺激阈值和活动度测试来全面评估这种新型细胞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来源:
Park SS, Bauer G, Fury B, et al. Phase I Study of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Autologous CD34+ Stem Cells from Bone Marrow in Eyes with Vision Loss from Retinitis Pigmentosa. Ophthalmol Sci. 2024;5(1):100589. Published 2024 Jul 31.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