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药渡Daily 礼来的IBD版图

礼来的IBD版图

热门推荐: IBD 抗肿瘤 礼来
作者:微茫  来源:药渡Daily
  2025-03-14
IBD因具有不可治愈、终身复发性及可致残性等特点,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患者需长期用药和定期复诊。

  随着抗肿瘤药物市场进入存量红海竞争,自免作为亟待开发的大蓝海赛道,成为全球TOP级药企们的“诸神之战”。其中炎症性肠病(IBD)作为自免疾病的一种,因发病率高、病程长、症状折磨等,成为孕育大药的沃土,自然也成为药企必争之地,礼来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近日,专注于开发IBD治疗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Organovo Holdings宣布,礼来将收购其FXR项目,包括核心资产FXR314。这不是礼来第一次在IBD领域进行BD交易,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礼来跑步进场IBD

  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分为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便血等,重症患者还会发生肠外表现(累及骨关节、眼部、皮肤、肝胆等部位),极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礼来在IBD赛道的布局不算早,但从2023年开始,礼来开始在该赛道发力。2023年3月,礼来的IL-23单抗米吉珠单抗(Mirikizumab)首次在日本获批上市(商品名为Omvoh),适应症为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现有疗法治疗不充分的中重度UC。II期临床数据显示,Mirikizumab在第12周达到研究主要终点临床缓解率为24.2%,相比之下安慰剂组为13.3%,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得到增强,第40周缓解率为49.9%,安慰剂组只有25.1%。

  此外,与安慰剂相比,Mirikizumab导致中重度UC患者的组织学内窥镜缓解,并实现了排便紧迫缓解,成为吸引市场的关键。目前,Mirikizumab已在美国、欧洲、日本获批UC适应症。今年1月15日,Mirikizumab再下一城,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活动性CD。

  此次批准是基于一项III期VIVID-1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现有疗法治疗不充分的患者中,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在一年时达到临床缓解:53%接受Mirikizumab治疗的患者在一年时达到临床缓解,而安慰剂组为36%(p<0.001);在一年时达到内镜应答:46%接受Mirikizumab治疗的患者在一年时肠道黏膜出现可见愈合,而安慰剂组为23%(p<0.001)。?据礼来新闻稿介绍,Mirikizumab是15年来首个在获批时公开两年III期克罗恩病疗效数据的生物制品疗法。可见,Mirikizumab是礼来在IBD赛道布下的重要落子。

  重磅交易不断进一步强化IBD布局

  在Mirikizumab进入市场后,礼来并没有停下在IBD赛道的脚步。

  2024年7月,礼来宣布与生物制药公司Morphic Therapeutic达成协议,将以总金额32亿美元收购后者。值得一提的是,目前,Morphic管线中仅有一款临床在研产品——用于治疗IBD的口服小分子α4β7整合素抑制剂MORF-057。

  α4β7整合素主要分布于肠道的T细胞群中,MORF-057通过切断α4β7整合素与肠道组织受体结合,阻止T细胞迁移至肠道,进而减少肠道组织的炎症性破坏。

  2023年4月,Morpic公布了MORF-057(100mg,每日2次)治疗中重度UC的II期EMERALD-1研究(n=35)结果。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治疗12周后,Robarts组织病理学指数(RHI)评分显著下降(-6.4分,P=0.002);25.7%患者达到临床缓解(通过改良版Mayo评分(mMCS)评估),45.7%患者达到临床应答。此外,通过收购Morpic,礼来还获得了下一代α4β7抑制剂、αvβ8抑制剂MORF-088、α5β1抑制剂、TL1A/IL-23靶向药物。

  MORF-057的II期研究结果使礼来在IBD领域得到业界极大关注。同时,礼来进一步加码。近日收购的FXR314是一款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FXR作为一种核激素受体,对维持胆汁酸、脂质代谢及肠道稳态至关重要。早期临床研究表明,FXR314对结肠炎的改善作用与已获批准的IBD治疗方法相似。在过继性T细胞移植的临床前模型中,FXR314呈剂量依赖性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指标。目前,该药已启动UC适应症的IIa期临床试验。

  人人都爱IBD

  IBD因具有不可治愈、终身复发性及可致残性等特点,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患者需长期用药和定期复诊。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IBD治疗缺乏对中重度患者有效且安全的针对性药物,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因此,IBD作为市场规模可观的自免疾病之一,已成为制药巨头们业务布局的标配。

  自免霸主艾伯维依靠IL-23单抗Skyrizi(利生奇珠单抗)和JAK1抑制剂Rinvoq(乌帕替尼)多项自免疫适应症的监管批准,其中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填补了王牌产品修美乐专利到期的亏空。同时在新靶点布局上,艾伯维在2024年6月以1.5亿美元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引进明济生物的临床前TL1A(肿瘤坏死因子(TNF)样配体1A)单抗FG-M701。

  TL1A作为TNF家族成员之一,通过结合其功能性受体DR3来转导下游信号参与免疫调节,维持肠道稳态。不过一旦TL1A/DR3信号过表达,就会导致肠道粘膜炎症产生,促进慢性炎症、纤维化反应的发展和持续。因此,TL1A成为IBD领域的热门靶点。与第一代TL1A抗体相比,FG-M701经过独特的工程化改造,具有潜在的成为BIC的功能特性,旨在为炎症性肠病治疗提供更佳的疗效并减少用药频率。

  针对TL1A靶点,默沙东也曾以总交易额108亿美元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获得其主要候选药物PRA023,这是一种靶向TL1A的单抗药物,开发适应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生在IBD领域更是不断推陈出新。早在1998年,强生就推出了英夫利西单抗(IFX),开启了IBD靶向治疗之路。目前,该药已广泛应用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自免疾病的治疗。

  2013年,强生推出了全人源化抗TNF-α单抗——戈利木单抗(Golimumab),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2016年,推出了重磅炸弹乌司奴单抗用于IBD的治疗,这是一款靶向IL-12和IL-23共有的p40亚基的单抗,2023年,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就连一向与IBD绝缘的罗氏,也在2023年7月宣布与Roivant Sciences达成协议,将获得后者溃疡性结肠炎候选药物RVT-3101,交易价值可能超过70亿美元。

  RVT-3101是一款潜在的FIC药物,通过抑制TL1A来阻遏炎症和纤维化途径,进而发挥疗效。目前,全球约有600万-800万IBD患者。

  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IBD市场规模将达到490亿美元。IBD显然是一个有着极大耕耘空间并且容易诞生超级重磅炸弹药物的赛道,越来越多药企正在抢滩布局,竞争之势将愈演愈烈。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