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Ethan 中国创新药审批大提速,正大天晴TQB2210获批临床改写游戏规则?

中国创新药审批大提速,正大天晴TQB2210获批临床改写游戏规则?

热门推荐: 正大天晴 TQB2210 FGFR2Ⅲb
作者:Ethan  来源:CPHI制药在线
  2025-03-25
从申请受理(2025年2月12日)到获批仅历时35天,这一速度不仅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审评记录,更标志着中国药品监管体系改革进入深水区,生物医药产业正经历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的突破。

中国创新药审批大提速,正大天晴TQB2210获批临床改写游戏规则?

  3月19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TQB2210注射液获批进入临床,成为首个受益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的项目。从申请受理(2025年2月12日)到获批仅历时35天,这一速度不仅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审评记录,更标志着中国药品监管体系改革进入深水区,生物医药产业正经历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的突破。

  从60天,到30天

  这次审批为什么能这么快?答案藏在国家药监局推出的试点政策里。过去审评要60个工作日,现在直接压缩到30天,靠的可不是简单的加班加点,而是一整套监管体系的升级。比如中国加入了国际药品审评标准组织,临床试验数据可以和国外互认,省去了重复验证的麻烦;再比如用上了AI辅助审评系统,自动筛查数据风险点,效率自然提上来了。正大天晴这次还玩了个“边研究边沟通”的小技巧,在临床前阶段就和药监局保持高频互动,相当于考试前先让老师划重点,结果申请一提交就直接进入正题。

  瞄准冷门靶点的逆袭之路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作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热门靶点,其异常激活与胆管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TQB2210的靶点选择FGFR2Ⅲb,全球针对该靶点的药物进入临床阶段的较少,揭示了本土药企在靶点布局上的战略升级。

  正大天晴选择FGFR2Ⅲb这一亚型特异性受体作为靶点,体现了差异化创新的科学逻辑。Ⅲb亚型主要在上皮细胞中表达,与肿瘤微环境重塑、免疫逃逸等过程密切相关。临床前研究显示,TQB2210通过阻断FGFR2Ⅲb信号通路,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增强免疫细胞浸润,这种"双管齐下"的作用机制,有望突破现有FGFR抑制剂的疗效瓶颈。其药物形式单克隆抗体相较于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更高的靶点特异性,可减少对FGFR其他亚型的脱靶效应,从而降低高磷血症、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反应风险。

  从“Fast Follow”到“Smart First-in-Class”

  正大天晴此次的突破,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传统药企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作为中国化药工业百强榜的常客,正大天晴曾以首仿药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药物)确立市场地位,但其近年来在创新药领域的投入堪称激进: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管线中已有12个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覆盖单抗、双抗、ADC等多种技术平台。

  TQB2210项目正是这种战略转型的缩影。从立项逻辑看,其聚焦于存在明确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细分领域(FGFR2Ⅲb高表达肿瘤),采用差异化技术路径(单抗药物),并借助政策东风加速临床推进,这种"科学+政策"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成为本土药企创新突破的标准范式。

  这种转型背后,是中国医药市场结构性变革的倒逼。带量采购常态化下,仿制药利润空间急剧压缩,而医保谈判推动创新药"上市即放量"成为可能。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市场格局的剧变,迫使传统药企必须完成从"制造能力"到"创造能力"的基因蜕变。

  冷思考:加速评审背后的隐忧

  首先,审评提速与临床质量的平衡问题。美国FDA的加速审批曾出现多起因临床试验设计缺陷导致的药物撤市案例。如何在压缩审评时间的同时确保科学严谨性,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例如,对纳入试点的项目设置更严格的准入标准(如临床前POC研究数据要求),或建立上市后风险监测的“熔断机制”。

  其次,靶点同质化隐现。尽管TQB2210选择了差异化靶点,但整体来看,中国创新药研发仍存在赛道拥挤问题。CDE数据显示,2024年PD-1/L1单抗临床试验数量达到创纪录的98项,而FGFR抑制剂也有17项在研。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如对重复靶点设置更高的审评门槛)优化资源配置,成为监管层亟待破解的课题。

  再次,商业转化能力短板。即便是TQB2210这样的潜力药物,也面临如何证明临床价值的经济学挑战。参考国际经验,创新药上市后的医保准入谈判、真实世界证据收集、医生教育等环节,需要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商业化能力。这对长期依赖渠道销售的本土药企而言,无疑是新的考验。

  结语

  总之,审评速度再快,最终还是要用疗效说话;靶点再新颖,也要经得起全球市场的检验。但至少现在,中国创新药终于不再是跟在别人身后的追随者,而是有了自己定义赛道的底气。这或许就是TQB2210给行业最大的启示:速度可以追赶,创新无法复制。属于中国创新药的黄金时代,真的来了。

  参考资料:

  [1]CDE官网

  [2]正大天晴新闻稿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