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年会于3月18-21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形式召开。作为全球妇科肿瘤领域的盛会,SGO会议汇聚了妇科肿瘤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潜力新药的临床实践。国内药企正大天晴、复宏汉霖、康方生物的多项研究结果也进行了重磅公布,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中国好声音"。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
卡度尼利单抗由我国康方生物自主研发,是一种四价(四结合表位)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结合PD-1和CTLA-4。既往研究证实PD-1 和 CTLA-4 往往共表达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ILs), 但在外周组织淋巴细胞中很少共表达。而卡度尼利单抗基于双抗结构优势,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选择性比外周淋巴细胞更强,使效应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富集,减少其在外周的数量,从而实现高效低毒的临床效果[5-6]。
本次年会上,卡度尼利单抗单药用于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二、三线治疗的多中心Ⅱ期研究(201研究)结果重磅公布。
研究共纳入111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其中36.0%的患者既往接受过2线系统治疗,92.8%为鳞癌,25.0%接受过贝伐珠单抗治疗。
截至2021年8月5日,在100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33.0%(95%CI,23.9%-43.1%),12例患者(12.0%)获得完全缓解(CR),21例患者(21.0%)获得部分缓解(PR);6个月和12个月DoR(缓解持续时间)率分别为77.6%和52.9%。
PFS:中位PFS为3.75个月(95%CI,2.00-6.41);6个月和12个月PFS率分别为41.4%和21.2%;
OS: 中位OS为17.51个月(95%CI,11.37-NE),6个月和12 个月OS率分别为80.1%和64.6%。
研究表明,卡度尼利单抗是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二线治疗的有效选择,无论患者PD-L1表达状态以及既往是否接受过贝伐珠单抗治疗,均可从卡度尼利单抗单药治疗中获益,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新药上市申请已递交至CDE,并获得优先审评资格,有望成为全球首 个获批上市的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
正大天晴--安罗替尼
抗血管生成药物盐酸安罗替尼是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VEGFR、PDGFR、FGFR、c-Kit等多个靶点,目前已被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等的治疗。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安罗替尼对食管鳞癌、结直肠癌、肝癌、肾癌、乳腺癌等瘤种亦有良好疗效。
安罗替尼同样在妇科肿瘤领域进行积极探索。此次2022 SGO会议中,安罗替尼治疗铂耐药复发性或难治性卵巢癌的研究公布了最新结果。
研究共纳入3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组织病理学分期为IC期(1例,3.5%)、IIC期(2例,6.9%)、IIIC期(20例,69.0%)和IV期(6例,20.7%)。
在27例可评估患者中,治疗评价显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分别为3.7%、22.22%、40.74%和33.33%,ORR为25.9%(7/27;95%CI 11.1-46.3),(疾病控制率)DCR为66.7%(18/27;95%CI 46.0-83.5)。中位PFS为5.32个月(95%CI 4.31-6.33)。未达到中位OS。
卵巢癌起病隐匿,超过70%患者在就诊时已为疾病晚期。绝大部分晚期患者在完成标准的治疗后最终会出现疾病复发,并发展为对铂类耐药。此项研究显示,安罗替尼单药在铂耐药卵巢癌人群展现出不俗的疗效。
复宏汉霖--斯鲁利单抗
斯鲁利单抗是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一款创新型PD-1抑制剂,此次会议上报道了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
试验共纳入21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其平均综合阳性分数(CPS)为39.3,中位随访时间为14.6个月。
结果显示,ORR为57.1%, DoR尚未达到。中位PFS为5.7个月(95% CI:3.0-NA),12个月PFS率为48.2%(95% CI:23.3-69.5)。中位OS为15.5个月(95% CI:10.5-NA),12个月OS率为71.1%(95% CI:46.6-85.9)。
试验结果显示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一线标准化疗失败的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展现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期待妇瘤领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取得更多研究成果,期待更多中国之声,绽放世界。
参考资料:
1.2022 SGO.
2.Baumeister SH, Freeman GJ, Dranoff G, Sharpe AH. Coinhibitory Pathways in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 Annu Rev Immunol. 2016 May 20;34:539-73. doi: 10.1146/annurev-immunol-032414-112049. Epub 2016 Feb 25. PMID: 26927206.
3.Wei SC, Levine JH, Cogdill AP, Zhao Y, Anang NAS, Andrews MC, Sharma P, Wang J, Wargo JA, Pe'er D, Allison JP. Distinct Cellular Mechanisms Underlie Anti-CTLA-4 and Anti-PD-1 Checkpoint Blockade. Cell. 2017 Sep 7;170(6):1120-1133.e17. doi: 10.1016/j.cell.2017.07.024. Epub 2017 Aug 10. PMID: 28803728; PMCID: PMC5591072.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