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莱士发布公告,拟以42亿元现金收购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南岳生物”)100%股权。本次交易基础对价为42亿元。虽然收购完成后,上海莱士的浆站总数将升至53家,但此次交易预计会给上海莱士带来30-34亿元的商誉,同时公司拟申请不超过30亿元的并购贷款来支付交易对价。上海莱士这一举债式“拓浆”背后,对其未来发展有何影响,战略定位将如何调整?
上海莱士的血制品版图
血制品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40代年初,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抢救伤员的重要战略物资而被重视,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抗凝血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等。
如今血制品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具有重要临床治疗价值的一类医药产品。它是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过分离、提纯而来,除了少数产品如凝血因子等,可以采用人工合成的办法得到外,其余血制品目前主要从血浆中提取。
而血制品行业属性特殊,受政府管控的力度非常大。2001年起,我国便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 制品生产企业,而且严格限制进口,仅允许白蛋白和重组凝血因子类产品进口,来源于人血浆的凝血因子Ⅷ仍不允许进口。
同时,国家对单采血浆站的设立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单采血浆站只能由血液 制品企业设立,实行“一对一”供浆关系。单采血浆站设立要求符合相应的设置规划,每个单采血浆站独占一个采浆区域,各个采浆区域之间不会重合。
因此,用于采浆的“浆站数量”基本上决定了一家血液 制品公司的体量。为了获取生产牌照和浆站,血液 制品企业纷纷开始并购扩张。
上海莱士成立于1988年,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血液 制品生产企业之一。自上市以来,公司已完成对邦和药业(2014年,18亿元)、同路生物(2014-2016年,51亿元)、浙江海康(2016年,3.69亿元)、广西冠峰(2023年,4.81亿元)等多家血液 制品企业的并购与整合。通过持续的外延并购,上海莱士现拥有上海、合肥、郑州、温州、广西5大血液 制品生产基地,单采血浆站44家,采浆量突破1500吨。2023年公司营收达到79.64亿元,是A股血液 制品上市公司中收入规模最大的企业。
此次收购的南岳生物是湖南省唯一拥有GMP证照的血液 制品生产企业,其生产基地的设计产能达500吨,目前旗下在运营的单采血浆站共9家,2024年采浆量达278吨。公告显示,2023年和2024年1-9月,南岳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7亿元和4.47亿元,实现净利润9635万元和7218万元。
在产品管线方面,南岳生物已取得3大类8种产品20种规格的血液 制品产品批准文号,可销售人血白 蛋白类、静丙类、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人凝血 因子Ⅷ、人凝血酶 原复合物等因子类产品。另外,南岳生物拥有的高浓度(10%)静注人免疫 球蛋白等4项在研产品管线与上海莱士现有优势资源形成协同与互补,将增强上海莱士的核心竞争力。这或许是上海莱士不惜举债、背负高额商誉,也要拿下南岳生物的关键。
海尔集团的野心
血液 制品的稀缺和高壁垒属性,不断吸引着实力资本入局。2024年12月,海尔集团宣布通过子公司海盈康成功完成以总价125亿人民币收购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莱士20%股份的交易交割,全部交易完成后,海尔集团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在收购上海莱士之前,海尔大健康旗下的上市公司海尔生物、盈康生命,已经覆盖了血浆前端采集、中间存储运输、临床应用等领域。收购上海莱士之后,海尔大健康品牌“盈康一生”将支持上海莱士推进“拓浆”和“脱浆”齐步走战略。所谓“拓浆”,即是在血制品领域持续开拓,深入挖掘血制品产品质量和市场应用,在提升采浆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产品生产工艺、开发更多临床适应症及临床应用。在“脱浆”方面,海尔集团表示会助力上海莱士逐步探索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等研发管线机会。
从主攻低温存储的海尔生物,到致力于肿瘤治疗的盈康生命,再到血制品龙头上海莱士,海尔集团的意图已非常明显:意在搭建一条从采血、储运到临床治疗的“血液全产业链”。
乐观憧憬之后,还有一些现实问题不得不考虑,此次并购南岳生物后,上海莱士不但将新增超30亿商誉,还要背上约30亿贷款,如何消化高额商誉,高效整合两家企业,加速技术创新,是上海莱士乃至海尔系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根据协议,若2025年南岳生物的采浆量达到305吨,上海莱士还将另外付给其实控人刘令安5000万元。这会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吗?
主要参考资料:
1、上海莱士公告
2、《血色将至II》,阿基米德Biotech,2024年07月21日。
3、《增长确定,然而规模多大?——中国血液 制品行业研究报》,新康界,2021年4月18日。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