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CDE官网显示,诺华的瑞米布替尼片(remibrutinib)率先在华申报上市。根据临床试验进展以及财报信息,推测此次申报的适应症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
巧合的是,3月3日,诺华再次加码CSU赛道。据日本生物技术公司Kyorin Pharmaceutical(后称Kyorin)宣布,其与诺华签订了一项价值8.3亿美元的许可协议,奖授予诺华公司开发、制造和商业化KRP-M223的全球独家许可,该协议预付款高达5500万美元。KRP-M223是一种MRGPRX2拮抗剂,用于治疗涉及肥大细胞的过敏和炎症性疾病,如CSU,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
连续两个大动作,彰显诺华对CSU赛道的野心。那么,诺华为何深爱这一赛道?
CSU病理机制
CSU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自发性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持续时长超过6周,风团每天发作或间隙发作。这些症状的出现与一种叫作组胺的因子有关。组胺是组氨酸的一种代谢物,由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目前已知主要有2种自身免疫反应参与CSU患者肥大细胞活化:I型自身免疫反应,由自身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引起;IIb型自身免疫反应,由IgG自身抗体引起。普遍认为IIb型比I型可引起更高的疾病活动度,但只有不到10%?的CSU患者患有IIb型。
目前,针对CSU的治疗主要有H1型抗组胺药(gAH)和生物制剂,但尚未有针对CSU的治愈性疗法。第一代H1型抗组胺药(1gAH)主要包括苯海拉明和羟嗪等,这类药物会引起嗜睡和多种药物相互作用。第二代H1型抗组胺药(2gAH)主要包括比拉斯汀、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是首选一线治疗药物,
这些药物的给药剂量最高可达标准剂量的4倍,但应注意的是,超标准剂量用法是一种超说明书用法。由于缺乏正面的有力试验,无法比较这些药物在CSU中的相对疗效,因此目前还不能对各类药物的优先使用提出具体建议。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约60%的患者在接受抗组胺药一线治疗后病情仍无法完全得到控制。生物制剂的出现,一度改写了CSU的格局。
奥马珠单抗一枝独秀,诺华捞金多年
奥马珠单抗(Xolair)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CSU治疗的生物制剂,原研企业为诺华,于2003年获FDA批准,用于H1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
奥马珠单抗通过与游离的IgE(人 免疫球蛋白E)结合,直接抑制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I受体结合,从而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在疗效方面,多个III期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对比安慰剂,CSU患者经奥马珠单抗治疗后,其每周评估的瘙痒严重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均有显著改善。并且,这些研究还发现了奥马珠单抗的剂量-效应关系,即每4周注射300mg以上剂量,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更大。并且奥马珠单抗安全性良好。
20多年来,奥马珠单抗一直独占CSU生物制剂赛道,诺华因此收获巨额利润。2024年,奥马珠单抗全球销售额高达43.43亿美元,成功冲进2024年全球自免药物销售额TOP 10榜单。
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剂量要求高:在患者体重和游离的IgE浓度超出一定范围后,其给药浓度和频率都要有所增加,为患者的病情控制增加了不便,而且仍有近一半的患者疗效较差或无效。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型CSU治疗药物。
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此前多款药物在CSU适应症上的临床试验遭遇滑铁卢。强如Dupixent在治疗奥马珠单抗难治性CSU患者III期研究中未达到主要终点,诺华IgE单抗ligelizumab治疗CSU的两项III期PEARL 1和PEARL 2研究也未能达到主要终点。
治疗CSU,诺华一直在迭代
尝到奥马珠单抗的甜头后,虽然后面新药研发颇为不顺,但诺华一直在该领域坚持新药迭代。本次被CDE拟纳入优先审评的瑞米布替尼,是一款口服高选择性BTK抑制剂,可阻断BTK级联反应并抑制组胺释放。
在关键临床III期试验REMIX-1和REMIX-2中,对于使用2gAH后仍有症状的CSU患者,remibrutinib可在治疗早期显著改善症状,并持续至第52周。与安慰剂相比,remibrutinib在第12周所展现的显著的症状改善持续至第24周,具体体现在每周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每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ISS7)和每周风团数量评分(HSS7)等指标的显著改善。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在第24周转为接受remibrutinib治疗;在换药后的第一周就可观察到对remibrutinib的治疗应答,且作用持续至研究结束(28周的治疗)。 按照第52周的评估结果,近半数患者完全没有瘙痒和荨麻疹症状(UAS7=0)。
Remibrutinib是全球范围内首次针对CSU的BTK抑制剂上市申请,拟定适应症为H1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成人CSU患者。Remibrutinib有望成为十年来首个治疗CSU的新型药物并成为诺华奥马珠单抗的有力补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Remibrutinib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申报上市。
Remibrutinib刚刚取得好消息后,诺华紧接着开启与日本生物技术公司Kyorin的合作。KRP-M223是Kyorin开发的一种MRGPRX2拮抗剂。MRGPRX2是一种在屏障组织(例如皮肤,气道,胃肠道)中发现的肥大细胞上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可被许多配体激活,MRGPRX2被激活后,肥大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组胺,进而引发荨麻疹发痒,血管性水肿。
KRP-M223通过阻断MRGPRX2的活化和肥大细胞的脱颗粒,有潜力广泛治疗由肥大细胞介导的疾病,如CSU等。值得关注的是,全球范围内仅有2款MRGPRX2拮抗剂进入临床,分别为EVO756(Evommune)和 INCB000262(Incyte Corporation)。
小而美赛道,国内药企有望分一杯羹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全球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市场规模达到7.792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5.4141亿美元,2025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90%。随着对CSU认识的加深和治疗需求的增加,这一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这个小而美赛道上,国内资产逐渐开始成为市场焦点。
天辰生物的新一代抗IgE抗体LP-003,刚刚在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会年会(AAAAI 2025)上,披露了治疗CSU的II期临床中期数据,结果显示,其关键疗效指标优于奥马珠单抗,且展现出长效优势。
另外还有翰森制药从麓鹏制药引入的小分子BTK抑制剂HS-10561胶囊,也拟用于开发治疗CSU。
CSU这个影响全球约4000万人次的常见皮肤病,即将迎来革命性药物收获期。
参考资料:
1.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da6efd086c099b7fc949121166f0130c.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01):1-5.
3.https://www.fiercebiotech.com/biotech/novartis-inks-preclinical-hives-pact-kyorin-potentially-worth-more-780m.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