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药渡网 当恒瑞找到头绪
当恒瑞找到头绪
热门推荐: 恒瑞 ADC BIC
来源:药智网
  2024-05-23
从去年开始的医疗反腐风暴导致传统的销售模式受限,出海与创新成为行业关键词。小船怕风浪,大船难转弯。但在医疗反腐之前,多年集采和国谈导致医疗环境巨变的铺垫,让传统药企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做好了大船掉头的准备。

       从去年开始的医疗反腐风暴导致传统的销售模式受限,出海与创新成为行业关键词。小船怕风浪,大船难转弯。但在医疗反腐之前,多年集采和国谈导致医疗环境巨变的铺垫,让传统药企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做好了大船掉头的准备。

       在传统的药物销售模式巨变的情况下,一度不被看好的传统药企,从2023年业绩报告来看,却和想象的不一样。

       在医疗反腐高压的情况下,一些传统药企竟然营收和利润稳定增长,而且其中创新药收入的占比提高。2023年,恒瑞创新药实现收入106.37亿元,创新药收入占比达到46.6%,一年共达成了5项海外授权合作,总交易金额超40亿美元;中国生物制药紧随其后,2023年创新产品收入达到98.9亿元,占总收入的37.8%。翰森制药创新药与合作产品收入68.6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67.9%。

       恒瑞的自我调整意识极其明显,管线目标从me too创新药向BIC转换,并且对外多次强调“力争使First-in-class及Best-in-class的高质量、差异化产品成为未来研发主体”。在出海上,恒瑞有较大转变,不再紧攥管线——中国区的权益抓在自己手里,而管线的海外权益能卖则卖。

       01

       从me too到best in class

       一位多年前在恒瑞工作过的研发人员透露,其实恒瑞很早布局siRNA、基因治疗等新兴疗法,国内都不知道mRNA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恒瑞已经在接触Moderna。但要等到其他药企做出临床效果,恒瑞才会开始fast follow。

       一位当年从外企到恒瑞做研发的人员回忆,恒瑞的效率让在外企工作的他叹为观止,一个团队手上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各部门配合非常快。

       恒瑞现在也是如此。PD-1单抗故事落地后,恒瑞开始重仓ADC和GLP-1领域。减重领域,恒瑞已有5款新药进入临床,除了利拉鲁肽me too药物诺利糖肽,长效胰岛素+GLP-1类似物复方制剂HR17031,还布局了两个双靶点新药HRS-9531和SHR-1816,以及一款口服GLP-1R新药HRS-7535。

       HER2 ADC赛道,恒瑞医药SHR-A1811处于Ⅲ期试验阶段,已经落后于科伦博泰,并同时与复星医药FS-1502、石药集团DP303C、康宁杰瑞JSKN003、乐普生物MRG002竞争。但恒瑞同时准备了plan B——SHR-4602。SHR-4602已于2023年4月获批临床,其设计目标用于DS-8201或SHR-A1811耐药的后线治疗。

       这两个领域也是当下竞争最激烈的。如果不想重演PD-1内卷的故事,恒瑞在fast follow之后需要考虑如何在“Me-better”基础上做到同类最优。

       目前已经有一些管线表现出BIC潜质。

       一般来说恒瑞的小分子药受认可程度高于大分子药,JAK1抑制剂,EZH2抑制剂有望成为国产首款。此外,授权给跨国药企的Claudin 18.2 ADC/PARP1、TSLP单抗,也被看好。

       以前,恒瑞给人的感觉是很少涉及新靶点。但在2024年AACR上,恒瑞入选的壁报内容不同以往,不再只有老面孔,还有新靶点的早期研发阶段产品。因为目前披露的都是比较早的数据,所以没有引起太大水花。行业内有一个普遍的观点是,AD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进入临床后才能看得出来。

       从BIC潜质到成为BIC,恒瑞有一条漫长的自证之路。这对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层的思维有很大的挑战。就像翰森和先声,先恒瑞一步实现创新药收入过半的目标一样,以恒瑞的规模,从me too到BIC的过渡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02

       和Biopharma的海外较量

       恒瑞在年报里列出了四家同行业可比公司,有中生制药、石药两家传统药企,以及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两家Biopharma。恒瑞一直在传统药企和Biopharma两种身份中切换,作为一家传统药企,其创新转型的进度、临床开发的能力是毫无疑问的。

       恒瑞换了一套打法,为了增加出海可能性,没有向FDA提交PD-1单药上市申请,而是力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片(“双艾”组合),开展一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通过美国的Elevar Therapeutics公司提交上市申请。这项研究有一些不确定性,因为83%的临床试验受试者都是亚洲人,白人占不足17%。而百济的RATIONALE 306研究共入组649例患者,其中55%来自中国大陆,25%来自欧美,20%来自日韩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借船出海也并非那么容易,如果不能独立出海,在与海外药企谈判时缺少议价能力,容易被折价。

       恒瑞去年交了一笔学费。恒瑞以支付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总计2,500万美元的价格将TSLP单抗授权给美国One Bio公司。由于TSLP单抗当时处于一期临床阶段,这个交易在当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没想到半年后,one bio凭借这唯一一条管线,被GSK以14亿美元交易额收购,被收购时TSLP单抗依然处于一期临床。

       BD个人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药企BD的情况。在海外BD团队换血后,恒瑞和德国默克的授权交易就顺利多了。恒瑞的PARP1小分子抑制剂HRS-1167在Claudin 18.2 ADCSHR-A1904在海外权益授权给默克,首付款1.6亿欧元,潜在的付款总额可能高达14亿欧元。

       03

       未知的前路

       恒瑞也曾雄心万丈地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一掷千金收购潜在BIC管线,但都不成功。摸索多年,恒瑞终于在激进和保守之间寻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这或许在目前是最适合恒瑞的。

       至于恒瑞的稳扎稳打,和百济神州的高举高打,哪一种能走得更远,谁也不会有答案。政策环境、国际环境在变,企业战略也在变,私募分析师直言“‘长期’在医药行业无从谈起”。

       药企的未来,在大环境的冲击下,更是一个未知数,只不过大船抗风浪能力还是强一些。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