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药渡网 强生“断舍离”背后的战略棋局:砍掉两款失败新药,百亿美元押注神经科学与细胞疗法

强生“断舍离”背后的战略棋局:砍掉两款失败新药,百亿美元押注神经科学与细胞疗法

热门推荐: 强生 注神经科学 细胞疗法
作者:Pharmadeep  来源:药渡网
  2025-03-19
2025年3月,强生一周内连续终止两款重磅新药研发,引发行业震动。一边是果断止损,一边是战略聚焦,这家医疗巨头正在下一盘怎样的棋?本文通过临床数据与业务布局分析,解读强生商业逻辑的深层变革。

  疗效与安全性双重拷问两款新药折戟的必然性

  1. GEN3014:CD38单抗升级版遭遇“安全性滑铁卢”

      GEN3014作为强生与Genmab合作开发的第二代CD38单抗,曾被视为多发性骨髓瘤明星药物达雷妥尤单抗的迭代产品。然而,I/II期临床数据显示:总缓解率(ORR)55%,与达雷妥尤单抗(52%)无显著优势;

      3级以上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高达73.3%,远超达雷妥尤单抗的18.6%;

      因副作用中断治疗比例达51.1%,商业化风险凸显。强生放弃行权的决策,实质是对“疗效未突破+安全性短板”的理性回应,也反映了CD38靶点竞争红海下(如赛诺菲isatuximab)的生存法则。

      2. Aticaprant:抑郁症赛道“疗效不足”的连锁反应

      作为κ-阿片受体拮抗剂,Aticaprant曾被强生寄予厚望,预测峰值销售额达10-50亿美元。

      但VENTURA项目三期数据显示:联合现有疗法时,未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与竞争对手Neumora的navacaprant(同类药物)同期失败形成“机制质疑”效应。

      尽管强生保留其安全性优势并计划探索其他适应症,但短期内抑郁症管线受挫已成定局。

  战略收缩与扩张强生的“加减法”逻辑

  1. 神经科学:收购补位与管线聚焦

  146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 Therapies:获得治疗重度抑郁症三期成功药物Caplyta,填补Aticaprant留下的缺口;

      Seltorexant与Spravato双线推进:前者靶向orexin-2受体治疗失眠型抑郁症,后者作为NMDA受体拮抗剂鼻喷雾剂,2024年销售额已破10亿美元;

      中国速开朗上市:依托Spravato技术平台,快速抢占急性自杀倾向抑郁症市场。

      2. 肿瘤领域:细胞疗法与数字骨科双引擎CAR-T疗法

      全球扩张:多发性骨髓瘤疗法已覆盖美国、德国、瑞士、英国、巴西等国,累计治疗超5000名患者,计划未来12-18个月内扩大规模;

      骨科机器人弯道超车:VELYS机器人辅助解决方案已在全球31个市场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超10万例,KINCISE 2手术自动化系统加速渗透基层市场;

      实体瘤布局提速:CAR-T技术向DLBCL等血液瘤外拓展,目标覆盖“无药可用”的实体瘤患者。

  数据背后的战略启示强生的三大核心逻辑

  1. 临床价值优先:GEN3014与Aticaprant的终止,体现强生对“差异化疗效”的苛刻要求。即便机制新颖(如κ-阿片受体拮抗),若无法超越现有疗法则果断放弃。

      2. 风险分散与管线协同:通过收购(如Intra-Cellular)、技术平台复用(如NMDA受体拮抗剂衍生速开朗),降低单一管线失败对整体业务的影响。

      3. 全球化与本土化并重:中国市场深度调整:外科事业部重组、产能翻倍(上海固体制剂线达20亿片/年),强化“中国智造”输出;细胞疗法普惠化:通过合作制造与物流优化(如德国、巴西基地),降低CAR-T治疗成本。

  结语

  强生的“断舍离”绝非偶然。从神经科学到细胞疗法,从中国产能到全球供应链,其战略始终围绕“临床价值+商业化效率”双核展开。2024年,强生以888亿美元总营收冠绝全球MNC,未来能否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实体瘤CAR-T等领域实现突破,将决定其能否守住全球药企TOP3的宝座。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