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药渡网 首例致死性肝衰竭事件:DMD基因疗法的安全性警钟为谁而鸣?

首例致死性肝衰竭事件:DMD基因疗法的安全性警钟为谁而鸣?

作者:Pharmadeep  来源:药渡网
  2025-03-21
2025年3月18日,Sarepta公司披露ELEVIDYS致患者急性肝衰竭死亡事件,引发行业关注与思考。

2025年3月18日,Sarepta Therapeutics发布关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疗法ELEVIDYS的安全性更新,首次披露一名年轻男性患者在治疗后因急性肝衰竭(ALF)死亡。这一事件不仅引发对ELEVIDYS安全性的重新审视,也为基因治疗领域敲响了风险管理的警钟。

风险管理的警钟

事件核心:已知风险的“升级版”

ELEVIDYS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DMD基因疗法,其标签中明确标注了“急性肝损伤”风险,但此次事件首次将这一风险推向了致命级别。患者合并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被临床医生列为潜在诱因,而CMV本身即可引发肝炎,提示多因素叠加可能放大基因疗法的潜在毒性。

值得注意的是,ELEVIDYS自上市以来已在超过800名患者中应用,此前并未报告致死性肝损伤案例。此次事件凸显了基因疗法在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风险分层需求——患者基线状态(如感染、肝病)可能显著影响治疗结局。

基因疗法的“加速审批”困境

ELEVIDYS的非卧床患者适应症基于“微抗肌萎缩蛋白表达”这一替代终点获批(加速审批路径),其长期临床获益仍需验证。此次事件暴露了加速审批模式下安全性数据的局限性:尽管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致死性肝衰竭,但大规模应用后可能暴露罕见或特殊人群的风险。

此外,ELEVIDYS的禁忌症(外显子8/9缺失)和免疫介导肌炎警告(外显子1-17、59-71缺失高风险人群),进一步提示精准患者筛选对基因疗法的必要性。若适应证扩展与风险分层未能同步,可能加剧治疗风险。

行业影响:从“狂热”到“审慎”的转折点?

● 安全性监测标准升级

此次事件可能推动监管机构要求更严格的肝损伤监测方案。例如,将CMV等病毒感染筛查纳入治疗前评估,延长肝功能追踪周期(目前为3个月),并对合并肝病或感染患者制定延迟治疗标准。

● AAV载体技术的安全性再评估

ELEVIDYS采用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而AAV介导的肝毒性是基因治疗领域的共性挑战。此事件可能促使行业探索降低载体免疫原性、优化给药剂量或开发肝保护策略(如靶向性载体)。

● 真实世界证据(RWE)的价值凸显

基因疗法的长期安全性数据高度依赖上市后监测。此次事件将加速药企与监管机构合作建立全球性风险登记系统,以快速识别罕见不良反应并更新风险管控措施。

企业的责任与应对

Sarepta在此次事件中的响应值得关注:

● 及时向监管机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通报事件;
● 计划更新药品说明书,明确致死性肝衰竭风险;
● 强调患者基线评估(如感染筛查)和个体化风险收益权衡。
这些举措符合FDA“风险评估与减轻策略(REMS)”的框架,但未来需进一步公开事件调查细节(如CMV感染与肝衰竭的因果关系),以增强透明度。

结语:疗效与安全的永恒博弈

基因疗法被誉为“一次性治愈”的希望,但ELEVIDYS事件再次警示:技术突破需以严谨的风险管理为基石。对于依赖加速审批的罕见病疗法,如何在早期证据与真实世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将是行业未来十年的核心命题。

对患者而言,这一事件并非否定基因疗法的价值,而是强调知情选择的重要性——在拥抱创新治疗的同时,需充分理解潜在风险,并在专业医疗团队的监测下推进治疗进程。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