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略重构:卫材的资产剥离与本土化承接
2025年3月28日,日本卫材宣布将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商品名:波利特)的中国权益转让给康桥资本旗下的北京顶峰生物医药,交易包含7.25亿元(约157亿日元)首付款及销售里程碑权益。此次交易核心看点:
● 资源聚焦:卫材将资金与团队转向神经科学和肿瘤领域,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仑卡奈单抗(Leqembi)的全球推广及在华研发管线优化。
● 价值延续:顶峰生物依托康桥资本的商业化能力,通过基层市场渗透应对集采压力。第九批集采中,雷贝拉唑钠以38亿元销售额成为第一大品种,但珠海润都以0.22元/片低价中标,原研药市场份额从40%以上降至16%。
● 风险共担:卫材保留过渡期生产技术转移职责,确保药品质量符合一致性评价标准,避免因仿制药替代引发的疗效波动。
图片来源:卫材官网公告
2
PPI赛道:集采冲击下的市场分化
雷贝拉唑钠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PPI),其发展轨迹映射出中国消化系统用药市场的结构性变革:
● 规模萎缩:PPI整体市场规模在集采冲击下从峰值360亿元降至2023年的不足150亿元(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数据)。
● 份额重构:原研药占比持续下滑,济川药业以超40%市场份额主导,卫材退居第二(16%),珠海润都(10%)等国产仿制药企业崛起。
● 创新替代:P-CAB类药物(如武田伏诺拉生片)凭借快速起效优势加速渗透,2023年销售额7.3亿元。
3
本土化运营的“双向赋能”模式
此次权益转让揭示跨国药企与本土资本合作的新范式:
● 估值逻辑:7.25亿元首付款体现成熟品种在集采时代的公允价值,同时通过销售分成条款平衡长期收益。
● 技术衔接:卫材保留生产过渡期管理,确保原研药质量稳定性,避免因技术转移导致的供应中断。
● 渠道协同:康桥资本通过控股澳诺制药等布局,整合基层医疗网络,助力原研药在非集采市场的渠道下沉。
4
行业启示:创新与仿制的战略平衡
跨国药企的取舍:原研药在华生命周期管理需权衡集采压力与本土运营成本。例如,恒瑞医药将Lp(a)抑制剂HRS-5346海外权益授权默沙东,首获2亿美元首付款,凸显创新药出海策略(19.7亿美元!恒瑞医药创新药License-out再下一城!)
本土企业的机遇:仿制药企通过一致性评价抢占集采席位,同时布局改良新药突破技术壁垒。
结语
卫材的“战略撤退”与顶峰的“接盘升级”,折射出中国医药市场从规模扩张向价值竞争转型的深层逻辑。在PPI等成熟赛道,跨国药企通过资产置换实现资源再配置,本土企业则借势完成技术积累与市场卡位。随着第十一批集采政策转向“聚焦竞争充分老药”及P-CAB类创新抑酸药崛起,消化系统用药市场的格局重构或将加速,唯有兼具临床价值与成本优势的产品方能穿越周期。
(数据来源:卫材官方新闻稿及公开资料)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