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老薛 时评:时隔两月,知名药企这款药因同一原因再次召回

时评:时隔两月,知名药企这款药因同一原因再次召回

热门推荐: FDA 召回 结晶
作者:老薛  来源:老薛
  2023-11-28
11月27日,美国FDA公布了诺华制药的一款环孢素口服溶液的召回公告。这次涉及到两个批次,均为100毫克每毫升浓度,保存于50毫升装量瓶中。原因是在研究不同批次产品时,发现一些瓶中有结晶析出。

       后到期的反而先召回

       11月27日,美国FDA公布了诺华制药的一款环孢素口服溶液的召回公告。这次涉及到两个批次,均为100毫克每毫升浓度,保存于50毫升装量瓶中。原因是在研究不同批次产品时,发现一些瓶中有结晶析出。

美国FDA公布了诺华制药的一款环孢素口服溶液的召回公告

       图源FDA

       就在两个月前,9月11日,诺华曾因同一原因就环孢素口服液发起召回。

9月11日,诺华曾因同一原因就环孢素口服液发起召回

       图源FDA

       索性这一次连药品的外包装照片都没有公布,同一药品因同一原因被召回,并不是个例,但诺华这次事件有个奇特之处,在9月份召回的批次是FX001691,有效期到2025年12月。在11月27日公布的批次分别是FX001500、FX001582,有效期均为2024年9月。

在9月份召回的批次是FX001691

       图源FDA

在11月27日公布的批次分别是FX001500、FX001582

       图源FDA

       也就是说,生产批次晚的,有效期后到的,反而被提前发现了结晶现象。理论上在发现该问题后,企业会对所有在售批次留样进行检查,尤其关注这个新出现的问题。而根据以往经验,结晶的出现与放置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大的结晶。如果本身与外界相通,那么随着水分的溢出,及温度影响,就会出现结晶,可能结晶最终会把溶液中的组分全部聚集在一起。下图是一个酸度计,电极探头保存在高浓度氯化钾溶液中,如果长时间未添加更换保存液,就可能形成结晶。

酸度计

       图源作者拍摄

       如果结晶出现在注射液中而未被察觉,会引发注射部位的静脉炎和局部反应,甚至会引发血栓、中风等症状。2021年美国就有过因注射液结晶,而召回四批次阿昔洛韦注射液的案例。

       较高的浓度,是容易产生结晶的一个条件,像20%浓度的甘露醇注射液,低温时就容易出现柱状、絮状、针尖状的结晶,而且一旦有结晶析出,在常温下就难以自然溶解。当然诺华这款产品是在企业内发现问题,必然不会是储存温度因素造成。甘露醇注射的特性使得加热溶解不影响临床使用,护士站使用前可以用55-70摄氏度加热溶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以塑料袋包装,要考虑形成的结晶是否对袋子有扎破等损害,一旦有破损,无菌性就没法保证,只能报废掉。

       而出现在口服溶液中,则会导致有效组份的不均衡。本来50毫升里每次喝几毫升,都是一个剂量,现在不同了,可能一口下去都是溶剂,然后起不到药效;也可能一口下去都是结晶,剂量超标而从中毒。而且作为免疫排斥抑制剂,药物长期给药,对于药效的依赖比其他品种更为强烈。时隔一次召回两个月后,发现更早的批次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药企去深挖背后的可能性。这也不再是一个孤例,多次重复出现同一质量问题,势必有个影响因素一直就没有去排除掉。

       就像国内某知名钙类制剂被查出多个批次有质量问题后,时隔四个月,又被广东省局查出维生素D3含量不合格。就不太好解释得清,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多个批次,所以未必是原料问题。除非能确定原辅料入厂检测忽略了一些指标,或者说有些指标的制定未必足够科学。就像11月24号,FDA公告召回的一个咪康唑硝酸盐脚癣喷雾粉中,查出来含有苯。查了一圈,也没发现原料里有这个杂质,最终确认是抛射剂里有这个杂质。大概之前没有去关注这个指标,从而漏检,该条属于推测,欢迎各位老师留言指正。

       我们再返回头谈诺华这款召回的药,如果是国内发生短期内多个批次出现同一问题,这可能会造成经销渠道的恐慌,以及药监部门的注意,极有可能会进行有因飞检,从而帮企业纠偏。至于诺华会不会也有类似的遭遇,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