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正式公示,赛生药业(SciClone Pharmaceuticals)引进的5.1类新药注射用盐酸替拉凡星(telavancin,曾用名:特拉万星)的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这标志着这款已经在欧美多国获批的抗生素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替拉凡星是一种脂糖肽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cSSSI)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图源 NMPA官网
替拉凡星是万古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快速杀菌的特性。这款药物最初由Theravance Biopharma公司研发,并于2009年最早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引起的成人复杂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cSSSI),以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成人医院获得性和呼吸机相关细菌性肺炎(HABP/VABP)。这些适应症涵盖了临床上常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的感染类型,替拉凡星的引入无疑将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替拉凡星的双重抗菌作用机制。一方面,替拉凡星通过与包含肽D-Ala-D-Ala的残基聚糖前体(脂质II和未交联的多聚糖链)结合,阻碍底物与转糖苷酶和转肽酶的相互作用,从而干扰肽聚糖交联和聚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这是抗生素常见的杀菌机制之一,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来达到杀菌效果。另一方面,替拉凡星还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引起膜电位快速去极化并增加膜通透性,由此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屏障功能。同时,胞内的大量K+和ATP外漏,进一步导致细菌细胞死亡,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得替拉凡星在对抗耐药菌方面具有更强的杀菌能力和更广谱的抗菌活性。
从临床试验数据来看,替拉凡星在治疗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方面与万古霉素疗效相当,但在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时,替拉凡星的清除率更高。具体来说,在临床可评估的患者中,替拉凡星与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比值(OR)为1.10(95%置信区间:0.82-1.48),表明两者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显著差异。在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患者中,替拉凡星显示出更高的清除率(OR=1.71,95%置信区间:1.08-2.70),并且在临床反应方面也有更好的趋势(OR=1.55,95%置信区间:0.93-2.58)。这表明在治疗MRSA感染时,替拉凡星可能比万古霉素更具优势。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替拉凡星在两项三期随机对照试验中显示出与万古霉素相当的临床反应。
尽管替拉凡星在抗感染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安全性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在临床试验中,替拉凡星组的患者出现了更高的血清肌酐升高率(OR=2.22,95%置信区间:1.38-3.57),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更高(OR=1.53,95%置信区间:1.05-2.24),并且因不良事件而退出试验的比例也有所增加(OR=1.49,95%置信区间:1.14-1.95)。这些数据提示,替拉凡星可能对肾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
市场与合作:赛生药业与Theravance公司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年5月,赛生药业与Theravance达成协议,获得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越南独家开发和商业化Vibativ的权利。这一合作不仅为赛生药业带来了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抗生素产品,也为这些地区的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此次替拉凡星在中国获批上市,正是双方合作成果的具体体现。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替拉凡星的上市恰逢其时。根据赛生药业招股书中的数据,2019年中国抗MRSA感染抗菌药物市场规模已达人民币41亿元,并预计以10.4%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24年有望达到68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反映出耐药菌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为替拉凡星等新型抗生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替拉凡星的上市也将对国内仿制药市场产生影响,已有企业如正大天晴开始布局其仿制药市场。随着专利期的到期和仿制药的上市,替拉凡星的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这不仅将扩大药物的市场覆盖,更对提高药物可及性和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赛生药业引进的替拉凡星在中国获批上市,是抗感染治疗领域的一件大事,这一创新药物的引入,将为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但临床应用和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医生和患者在选择使用替拉凡星时,需要充分了解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信息,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我们期待替拉凡星能够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参考来源:
[1]NMPA官网
[2]Global Burden of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he Lancet . (2024). Global burden of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The Lancet , 394(10206), 1234-1245.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