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ADC领域的明星企业映恩生物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近年来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最受瞩目的IPO之一。此次发行定价区间为94.60至103.20港元/股,市值预计达78.68亿至85.84亿港元,募资总额2.1亿美元,创下2022年以来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融资规模之最。其国际配售获14.9倍超额认购,暗盘交易一度暴涨80%,15家基石投资者豪掷6500万美元押注,BioNTech、富国基金、易方达等国内外巨头悉数入场。这既是映恩生物自身实力的体现,也折射出ADC赛道在全球医药创新中的爆发性潜力。
ADC赛道的黄金时代
ADC药物被称为"生物导 弹",通过抗体精准锁定肿瘤细胞,再释放强效化疗药物实现定点杀伤,兼具靶向疗法的精准性和化疗的强效性。自2000年首 款ADC药物获批以来,这一领域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从早期因毒性问题屡遭挫折,到近年来凭借新型连接子、高活性载荷和优化抗体设计的"三位一体"突破,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方向。根据行业报告,全球AD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08亿美元飙升至2032年的3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6%。中国市场的增速更是一骑绝尘,政策扶持叠加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得国产ADC在靶点选择、临床进度和出海合作上逐渐与国际巨头分庭抗礼。
映恩生物的崛起,正是踩中了这一波技术红利。其核心产品DB-1303(靶向HER2)和DB-1311(靶向B7-H3)均处于全球临床 领先地位。以DB-1303为例,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适应症开发进度领先全球,预计2025年向FDA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ADC新药,让映恩在HER2这一拥挤靶点上仍能脱颖而出。目前全球约40%的ADC研发聚焦HER2,但多数集中在高表达人群,而HER2低表达患者占乳腺癌病例的5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为何是映恩?
此次IPO的火爆,既是市场对ADC赛道的集体看好,也反映了资本的追逐。过去三年,港股18A板块经历寒冬,超三成企业破发,30家公司市值低于20亿港元,创新药企估值普遍承压。而映恩凭借清晰的商业化路径、高壁垒的技术平台和已验证的BD能力,成为资本眼中"确定性"的代名词。其发行市值较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2.7亿美元)跃升近三倍,创下18A板块估值增幅纪录,重燃市场对创新药的信心。
此外,ADC赛道的"马太效应"也在显现。全球3100余个在研ADC项目中,仅12%进入临床后期,且头部企业垄断趋势明显。映恩的7款临床阶段药物中,5款适应症开发进度全球 领先,这种"多管线卡位"策略既分散了研发风险,又增强了与MNC(跨国药企)的议价能力。相比之下,许多中小型Biotech因单一管线失败或合作资源匮乏而难以为继,行业洗牌加速下,映恩的头部优势愈发凸显。
行业变局:从仿制跟随到技术输出
映恩的IPO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企的转型:从依赖本土市场到融入全球研发链条。其核心管线同步在中美开展临床试验,DB-1303的全球多中心试验覆盖17个国家,50%患者来自海外,数据可直接用于FDA申报。这种"中美双报"策略不仅提升国际认可度,还吸引BioNTech等巨头合作开发联合疗法,分摊研发成本的同时借力打入欧美市场。
但全球化并非坦途。首代HER2 ADC药物Enhertu的专利将于2030年到期,仿制药竞争倒逼企业加速迭代;ADC生产工艺复杂,映恩目前依赖药明生物代工,自主生产能力尚未验证。此外,中美生物科技竞争加剧,FDA对中国药企的审批趋严,DB-1303的加速批准仍存变数。这些挑战要求企业不仅要有技术突破,还需构建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能力。
未来考验:商业化能力与行业洗牌
映恩的IPO重燃了市场对创新药的信心,但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尽管ADC赛道火热,商业化能力仍是短板。以国内首个获批的国产ADC药物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为例,其2024年销售额仅10亿元,远低于DS-8201的45亿美元。映恩未来需直面DS-8201的压制和科伦博泰、恒瑞医药等本土企业的围剿,同时证明其差异化管线的临床价值。例如,B7-H3靶点虽新颖,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失败风险高于成熟靶点;而HER2低表达患者的长期疗效仍需验证。
过去资本追捧管线数量,如今更看重临床价值。映恩的12条管线中7款进入临床,但2024年研发开支占营收的102%,若不能及时砍掉无效管线,资金链可能再度紧绷。与此同时,行业洗牌加速,数据显示,全球3100个在研ADC项目中仅12%进入临床后期,头部企业垄断趋势明显。映恩的5款临床阶段药物虽进度领先,但需在疗效、安全性、成本控制上建立护城河,才能避免沦为"技术昙花一现"。
结语
映恩生物的上市,是中国创新药企从"资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的里程碑,其成功证明了差异化技术、全球化合作与临床效率的重要性,但未来的真正价值将取决于能否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患者生存期的实质性延长。对于整个18A板块而言,映恩的IPO或许是一针强心剂,但行业的春天不会因单一案例到来,唯有持续的技术沉淀、临床验证与生态构建,才能在这场创新马拉松中跑赢终局。
信息来源:公开报道资料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