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医药张小师 降脂新药佩玛贝特中国获批,能否重塑血脂治疗格局?

降脂新药佩玛贝特中国获批,能否重塑血脂治疗格局?

热门推荐: 日本兴和制药 佩玛贝特片 PPARα
作者:医药张小师  来源:CPHI制药在线
  2025-04-15
2025年4月1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了日本兴和制药的佩玛贝特片,为血脂异常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作为新型PPARα激动剂,佩玛贝特凭借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G)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直击传统他汀类药物未能覆盖的临床痛点。

  2025年4月1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了日本兴和制药的佩玛贝特片,为血脂异常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作为新型PPARα激动剂,佩玛贝特凭借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G)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直击传统他汀类药物未能覆盖的临床痛点。

日本兴和制药的佩玛贝特片获批准

  PPARα靶点如何破解血脂难题?

  在血脂异常治疗领域,药物作用机制的创新是推动治疗效果提升的关键。佩玛贝特作为新型降脂药,其基于PPARα靶点的作用机制与传统他汀类药物有着显著差异。

  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降脂治疗的基石,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进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他汀类药物还能增加肝脏中LDL受体的数量,进一步促进LDL-C的分解和清除。但他汀类药物对于甘油三酯(TG)的降低作用相对有限,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提升效果也不够明显。

  佩玛贝特则另辟蹊径,作为一种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激动剂,通过与PPARα结合,开启了一条独特的降脂通路。PPARα是一种核受体,在脂质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当佩玛贝特激活PPARα后,能够调节一系列参与脂质代谢的基因表达。这些基因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关键方面:一方面,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加速TG的分解代谢,从而显著降低血浆TG水平;另一方面,上调载脂蛋白A-I(ApoA-I)等的表达,ApoA-I是HDL-C的主要载脂蛋白,其表达增加有助于提升HDL-C水平,增强胆固醇逆向转运,促进胆固醇的清除。

  临床研究数据有力地证实了佩玛贝特在降脂方面的精准效果。在著名的PROMINENT试验中,纳入了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轻至中度血浆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且正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佩玛贝特在4个月内将中位TG水平降低了26.2%,对HDL-C等其他血脂参数也有积极改善。这表明佩玛贝特在降低TG、提升HDL-C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弥补他汀类药物在这方面的不足,为血脂异常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血脂调控方案。

  他汀类困境:辉煌之后的隐忧

  他汀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在血脂异常治疗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堪称血脂管理的基石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有效减少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进而显著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然而,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和长期应用,其局限性和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这是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他汀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在停药后转氨酶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肝功能异常,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发肌肉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肌痛、肌无力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横纹肌溶解,这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据统计,他汀类药物引起肌痛的发生率约为10%-20%,而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虽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副作用问题,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疗效上也逐渐遇到了瓶颈。对于一些患者,即使使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也难以将血脂降低到理想水平,尤其是对于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调节效果更为有限。而且,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他汀不耐受”的情况,不得不减少剂量或停药,这也限制了他汀类药物的进一步应用。

  PCSK9抑制剂:高价背后的优势与局限

  PCSK9抑制剂作为新一代降脂药物,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强大的降脂效果,在血脂异常治疗领域迅速崭露头角。

  PCSK9抑制剂在降脂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能够将LDL-C水平降低50%以上,部分患者甚至可降低70%,这种强效的降脂效果是他汀类药物难以企及的。而且,PCSK9抑制剂不仅能降低LDL-C,还对其他血脂指标有积极影响,如降低甘油三酯、脂蛋白a水平,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助于全面改善血脂谱。

  然而,PCSK9抑制剂的高昂价格成为了其广泛应用的一大障碍。由于PCSK9抑制剂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生产工艺复杂,研发成本高昂,导致其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以目前国内市场为例,一支PCSK9抑制剂的价格在数千元不等,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长期使用的经济负担沉重。这使得许多患者,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无法享受到这种先进的治疗手段。此外,虽然PCSK9抑制剂在安全性方面总体表现较好,但仍有一些潜在风险需要关注,如注射部位反应、过敏反应等,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佩玛贝特定位:差异化竞争求突围

  在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佩玛贝特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降脂特点,在血脂异常治疗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致力于在中端市场实现突围。

  如前文所述,佩玛贝特是一种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激动剂,主要通过激活PPARα,调节脂质代谢基因表达,实现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作用。与他汀类药物侧重于降低LDL-C不同,佩玛贝特对TG和HDL-C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弥补他汀类药物在这方面的不足。对于那些以高TG和低HDL-C为主要血脂异常表现的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人群,佩玛贝特提供了一种更具针对性的治疗选择。

  在价格方面,虽然目前佩玛贝特在中国的具体定价尚未明确,但从其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来看,有望处于一个相对适中的水平。相比于价格高昂的PCSK9抑制剂,佩玛贝特更有可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从而在中端市场吸引大量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患者。同时,佩玛贝特在安全性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较为轻微,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等,一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治疗依从性。

  佩玛贝特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竞争激烈,除了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外,还有其他多种降脂药物在市场上争夺份额。佩玛贝特需要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市场推广,进一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挑战与未来:临床争议与医保博弈

  PROMINENT 试验结果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血脂异常治疗领域掀起了层层波澜。该试验中,佩玛贝特虽然在降低甘油三酯(TG)和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方面表现出了显著效果,然而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却未能展现出优于安慰剂的表现,这一结果让整个医学界为之震惊 。

  从试验数据来看,佩玛贝特在 4 个月内将中位 TG 水平降低了 26.2%,对 HDL - C 等其他血脂参数也有积极改善 。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心血管获益这一关键指标上,接受佩玛贝特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降低 。这一结果与传统认知中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紧密关联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医生们在面对佩玛贝特的处方时产生了诸多疑虑 。

  对于医生而言,药物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PROMINENT 试验的结果无疑给医生的处方信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佩玛贝特在心血管获益方面的不确定性,使得医生在选择是否使用该药物时会更加谨慎 。一些医生可能会对佩玛贝特持观望态度,等待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进一步证实其心血管保护作用 ;而另一些医生可能会因为担心无法为患者带来心血管获益,而减少对佩玛贝特的处方 。

  这一数据争议也对佩玛贝特的市场推广产生了负面影响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往往会关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佩玛贝特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的无差异结果,可能会让患者对该药物的治疗效果产生怀疑,从而降低患者对佩玛贝特的接受度 。这对于佩玛贝特的市场推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结语

  佩玛贝特的中国获批,标志着血脂异常治疗从“胆固醇单靶点”向“脂代谢多维度调控”的迈进。尽管其心血管数据争议为市场推广埋下隐忧,但在糖尿病合并高TG患者的细分领域,仍具不可替代性。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

  2、KowaCompany官网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