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供应商
  • CAS号
  • 采购
  • 资讯
  • 会展活动

热搜关键词: 酒石酸泰乐菌素 维生素A棕榈酸酯粉 mec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奎宁水 >>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主编视角 >>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排除人传人,但总体可防可控!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排除人传人,但总体可防可控!

https://www.cphi.cn   2020-01-20 09:52 来源:CPhI制药在线 作者:叶枫红

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作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它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强?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肺炎病例,经相关病毒分型检测,2020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1月10日完成了病原核酸检测,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作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它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强?和非典时期的冠状病毒一样吗?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因为其外壳形状像皇冠样突出,因而得名。目前被分为α、β、γ、δ四属。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多种禽类、哺乳类动物,如此次武汉肺炎的疫情播散,就与海鲜市场不正规贩卖活禽有关。

       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进而可诱发气喘、肺炎。对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人群,可导致重症呼吸系统感染、衰竭,严重的可致死亡。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随气温的升高感染率逐渐降低。传播方式多为呼吸道飞沫传播与接触性(如触摸了沾有患者分泌物的物品后触摸口鼻)传播。

       2019-nCoV和SARS冠状病毒有何不同?

       常见的冠状病毒多为α和β属,其中SARS冠状病毒(SARS-CoV)、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都属于β属,但三者之间都存在基因差异,并非同一种。

       在2003年以前,所知的能够导致人类发病的"冠状病毒"是4类,2003年以后又有了SARS-CoV、MERS-CoV,现共计6类。这6类冠状病毒都是具有传染性,传播方式与普通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致,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的通用法则。

       2019-nCoV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

       学界判断一种病毒的危害性时,一般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致死率,二是传染性。相比SARS,2019-nCoV在这两方面都比较温和。

       从传染性来看,当年的SARS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人传人的概率很高,出现了很多家庭、医院和社区聚集性感染的特征。而在之前确诊的2019-nCoV患者中,只有一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为夫妻两人。其中,丈夫是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从业人员,先发病,妻子随后感染,但她否认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

       在武汉市卫生健康委15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识问答》中,武汉卫健委称,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

       何谓有限人传人?

       "有限的人传人"是相对持续有效的人传人而言,绝大多数情况只发生两代病人,很少或是几乎不会发生三代以上病人出现。这种人传人是非常偶然发生的,多半和家庭的易感相关,患者往往是亲子关系,有遗传易感性,有血亲关系。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多代传染,而且一般不会出现一个人传染多个二代病例。

       当前已发现的疫情特点有哪些?疫情发展趋势如何?

       据武汉市卫健委通报:2020年1月18日0-24时,治愈出院5例,新增病例59例,死亡1例(患者详细情况尚未公布);1月19日0-22时,治愈出院1例,新增病例77例。两日共新确诊病例136例。

       136例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70例;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89岁;发病日期均在2020年1月18日前;首发症状大多为发热、咳嗽或胸闷、呼吸困难。根据新修订的诊疗方案,患者病情按照轻、重和危重进行分类,其中轻症100例、重症33例、危重症3例(其中死亡1例)。新增病例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正在深入进行,其密切接触者也在追踪中。

       截至1月19日2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98例,已治愈出院25例,死亡3例。目前仍在院治疗170例,其中轻症126例、重症35例、危重症9例,均在武汉市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 817人,已解除医学观察727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90人,密切接触者中,没有发现相关病例。将继续对新发现的疑似病例及时进行采样检测。

       现有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大多数病例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相关,少数病例否认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个别病例曾接触过类似病例。目前未发现社区传播。

       目前出现了死亡病例,是否说明2019-nCoV有快速致死情况?

       较早死亡的患者61岁,患有腹部肿瘤及慢性肝病。该患者常年在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采购货物。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ECMO体外生命支持等治疗后,症状无好转,于 2020 年 1 月 9 日晚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病原学检测结果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死亡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脓**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酸碱代谢紊乱、肝硬化。直接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

       后一名死亡患者69岁,于1月4日转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救治,入院时患有严重心肌炎;肾功能异常;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胸部CT提示肺纤维病灶及胸水、胸膜增厚,考虑有肺结核、胸膜结核疾病,于1月15日凌晨因抢救无效死亡。

       1月18日新增死亡病例基本情况尚未公布。

       可以看到,两名病人本身都患有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WHO曾在声明中指出,死亡患者有其他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死亡患者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并发症引起,不能直接算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快速致死"。

       什么样的人群是重症病**肺炎易感人群?

       1、5岁以下儿童,尤其2岁以下;

       2、65岁以上老年人;

       3、孕妇,包括围产期妇女;

       4、肥胖者。体重指数(BMI)(美国人大于40 kg/m2、中国人大于28 kg/m2的人群);

       5、有基础疾病者。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等。

       对于本次"武汉肺炎"有没有独特的防控措施?

       早在2002年底,广东省河源市就发现 "野味加工者"发生了SARS。直到2003年初,病例分析中,发现野味餐馆的厨师占很大比例。科学家们的目光转移到野生动物,并在果子狸呼吸系统内检测出SARS病毒。虽然后来溯源是菊头蝙蝠冠状病毒,但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是传染给人的中间媒介。它们虽然感染SARS病毒,但是不会生病(种属隔离非常好),所以危害更加隐蔽。通过强有力的野生动物管理,彻底控制疾病源头,对"抗击非典"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肺炎"发生地华南海鲜市场除出售海鲜外,还有一些摊主出售包括蛇类、鸟类等活体动物,以及兔子和其他野生动物,有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病原体的传播。

       针对"新型冠状病**肺炎",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如下:

       1. 避免到人群密集区域活动;

       2. 注意防寒保暖、室内通风、个人卫生;

       3. 有咳嗽、喷嚏时戴口罩或用纸巾、衣物遮挡,减少病菌传播;

       4. 避免近距离接触有感冒或流感症状的人;

       5.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拒绝饲养野生动物,不拿外来物种做宠物;

       6.远离动物交易市场。如果必须到市场,一定戴口罩。不购买,就不要接触任何动物;

       7.购买经过国家检疫的肉食。不买活禽活兔等活体动物做食物。在家生、熟食物要分开,所有的肉食一定保证煮熟;

       8. 清淡饮食;

       9. 加强体育锻炼;

       10.勤洗手,洗干净。

       怎么正确洗手?

       · 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都要洗手;

       · 洗手时,要用流动的水,使用肥皂,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

       预防措施至此讲完了。大家可能还关心如何治疗。

       虽然目前对冠状病毒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疗药物,但非常幸运的是,这类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病人自身抗体产生后,就自愈如初。面对疾病,公众不需要恐慌,目前疫情可防可控,请相信中国的医护人员是最值得信赖的人群。

       参考来源:国家卫健委、武汉市卫健委、中国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点击下图进行CPhI & P-MEC China 2020观众预登记,立省100元观展门票!

预登记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肺炎 预防 冠状病毒
市场动态更多 >>
主编视角更多 >>
热门标签更多

投稿合作联系方式: Kelly.Xiao@imsinoexpo.com 021-3339229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55号城开国际大厦7-8楼 200030

CPHI 网上贸易平台: CPHI.cn| Pharmasources.com| CPHI-Online.com
客服热线:  86-400 610 1188 (周一至周五 9: 00-1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