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项关于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系上海邦耀生物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共同合作。
中国方案 全球首例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全球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PD1位点实现定点整合的CAR-T细胞产品,也是世界首例非病毒PD1定点整合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首例接受治疗的患者至今已疾病完全缓解已超过2年,证明了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另外,针对已上市CAR-T疗法动辄天价的治疗费用,上述非病毒定点整合的中国方案有望从技术层面降低CAR-T疗法的成本。
CAR-T制备的一般流程
CAR-T指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提取患者 T 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借助病毒载体将具有肿瘤细胞识别和 T 细胞激活能力的嵌合抗原受体整合到 T 细胞表面。
在传统的CAR-T 细胞疗法中,研究人员需要先取出患者的 T 细胞,在体外通过病毒载体转染的方法,将针对肿瘤靶点的CAR分子整合到T淋巴细胞中,形成CAR-T细胞,再通过细胞培养,大量增殖被修饰的 CAR-T 细胞,最后将其输入到患者体内进行治疗。CAR-T的制备包括了质粒、病毒载体及CAR-T细胞等多个复杂环节,不同企业的生产方式及策略存在差异。
不过,总体上来看CAR-T疗法是典型的定制化、个性化治疗模式。
已上市CAR-T 产品 价格壁垒高
2017 年 8 月,诺华 Kymriah 经 FDA 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 款获批的 CAR-T 产品,正式揭开细胞治疗时代序幕。继诺华 Kymriah之后,海外市场FDA陆续批准上市了Gilead/Kite Pharma 的 Yescarta 和 Tecartus、BMS 的 Breyanzi 和 Abecma、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
2021年6月,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获批,成为国内首 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从目前在美国上市的部分CAR-T产品来看,这类疗法的均定价约为37.3-47.5万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为超过200万元,2021年在中国批准的首 款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亦是12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即使远低于海外产品的价格但也创造了国产药的定价纪录,高昂的价格壁垒极大地影响了这些CAR-T产品的可及性。
病毒载体在CAR-T制备成本中的角色
CAR-T产品高昂价格门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治疗模式决定的,不同的环节占比有所差异。从CAR-T细胞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借助病毒载体转染细胞,完成将编码特异性抗原识别结构域及 T 细胞激活信号的遗传物质转入T 细胞的过程,病毒载体的使用是其中成本的重要方面。
不论是采用自主生产还是外包服务的方式,一对一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治疗需要的批次产量均较少,均摊到每位患者的载体费用就会很高。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非病毒定点整合技术也成为了目前国际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前沿,邦耀生物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为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可能,也让人们看到了技术变革带来成本降低的希望。
邦耀生物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平台
具体而言,邦耀生物报道的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平台Quikin CART,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T淋巴细胞中PD1位点精确敲除,定点插入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CD19 CAR分子,构建完成全新的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细胞(PD1-19bbz),并且首次在临床研究中验证了这种新型CAR-T细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简言之,非病毒生产工艺替代病毒载体有望极大地降低产品CAR-T产品生产的高昂成本。
同时,相比于以往病毒载体的方式,非病毒定点整合的Quikin CART技术还拥有其他优势:首先,定点整合大大提高了每个CAR序列在基因组特定位点的插入精确性,避免了病毒载体随机插入导致的致瘤风险,产品均一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其次,简化了制备流程,一步制备即可同时实现CAR持续性表达与T细胞内源基因调控的双重需求,大大缩短了整个产品的制备时间。
综合成本降低的潜力及安全性、疗效、时间等的多重优势,这种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有望给患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值得关注。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