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叶枫红 礼来AD新药全票通过背后,Aβ假说遭质疑

礼来AD新药全票通过背后,Aβ假说遭质疑

热门推荐: 阿尔茨海默病 Donanemab 礼来
作者:叶枫红  来源:CPHI制药在线
  2024-06-12
6月10日,FDA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委员会(PCNS)就礼来的Donanemab用于治疗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AD)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召开的会议结果出炉。

礼来AD新药全票通过背后

       6月10日,FDA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委员会(PCNS)就礼来的Donanemab用于治疗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AD)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召开的会议结果出炉。委员会以11:0的票数一致赞同Donanemab的有效性,且一致认为其获益大于风险,并认可试验数据显示的Donanemab对早期记忆丧失的患者有效。

       穿过荆棘,Donanemab迎来胜利曙光

       Donanemab是礼来研发的一款新一代Aβ单抗,可与β淀粉样蛋白亚型N3pG结合,从而促进患者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清除。

       此次PCNS的讨论,主要基于礼来 III 期TRAILBLAZER-ALZ 2研究的结论。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Donanemab在早期症状性AD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在主要分析人群(低/中tau蛋白水平,n=1182,tau蛋白即A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中,Donanemab组患者的iADRS评分(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和CDR-SB评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的下降速度分别减缓了35%和36%;并且近一半受试者(47%)在1年内没有疾病进展(定义为CDR-SB评分没有下降),而安慰剂组这一比例为29%。

       在总体人群(n=1736)中,与安慰剂组相比,Donanemab组患者的iADRS评分和CDR-SB评分的下降速度分别减缓了22%和29%。

       安全性方面,Ddonanemab组有24%患者出现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水肿(ARIA-E),6%患者出现有症状的ARIA-E;Donanemab组有31.4%患者出现脑微出血和浅表铁质沉积(ARIA-H),安慰剂组为13.6%。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ARIA-E和ARIA-H有无临床症状,均有致命风险。因此,对于ARIA高危人群,比如具有APOE4遗传标记的人,礼来建议进行更密切的监测。但是对于一般的AD患者来说,委员会认为,donanemab治疗的益处大于风险。

       一致性的投票结果,增加了donanemab获批上市的可能性。FDA通常在咨询委员会召开后1-2个月做出监管决定,如果获得批准,donanemab将成为美国市场上第二种治疗AD的药物(第一种为渤健/卫材的Leqembi)。

       值得一提的是,donanemab一路走来十分坎坷。2021年10月,礼来曾基于II 期临床试验 TRAILBLAZER-ALZ的结果,向FDA递交donanemab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加速批准的上市申请,该试验评估了donanemab 在早期症状性AD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不过2023 年 1 月,FDA 以患者数量不足的原因,发出了CRL。FDA称提交临床试验中提供的至少 12 个月药物暴露数据的患者数量有限,要求礼来公司提供至少100名接受了至少 12 个月的持续donanemab治疗的患者的数据。

       在礼来完成了III 期临床试验 TRAILBLAZER-ALZ 2后,于2023年5月再次递交上市申请,FDA原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对该上市申请做出决定,然而由于需要深入讨论 donanemab的几个核心问题,FDA决定召开专门委员会会议。

       此次一致性投票结果,是donanemab取得的又一大重磅进展,意味着donanemab 在将来的上市审批或许会有较好的前景,FDA 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做出决定。

       Donanemab柳暗花明背后,Aβ蛋白假说遭质疑

       AD作为一种难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已是目前照护成本最高昂、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由于AD致病机理复杂,多年来,这一领域药物研发折戟者众多。如辉瑞的Bapineuzumab、Mitsubishi Tanabe Pharma的Encenicline、TauRx的TRx0237、默沙东的Verubecestat等产品均折戟于此。

       直到2021年,渤健的Aducanumab被FDA加速批准上市,但后因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关问题商业化失败。2023年1月,渤健/卫材的Lecanemab(仑卡奈单抗,商品名:Leqembi)获FDA加速批准上市,打破了AD领域长达十几年的沉寂。

       未来,若Donanemab顺利获得批准,其将与Lecanemab形成直接的市场竞争态势。值得一提的是,两款产品均属于Aβ(β-淀粉样蛋白)假说流派,这是目前AD领域的主流理论,其认为AD的形成过程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酶异常切割形成Aβ,Aβ过量产生或清除不足,则聚集形成寡聚体,寡聚体进一步发展为原纤维,最终形成淀粉样斑块,该斑块具有一定毒性,影响神经细胞正常功能,最终致使AD形成。

       Aβ假说虽是AD领域的主流理论,但也一直遭受质疑。就在6月5日,Science 发布重磅新闻: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领域的奠基性研究涉嫌图像造假。这一调查经历两年后,论文通讯作者终于承认论文图像涉嫌造假,并同意撤稿,目前该研究已被引用近 2500 次,是目前撤稿前被引用最高的论文,可以说这篇奠基性论文将大部分AD的研究引向这一方向。

       具体来说,论文中介绍了一种可以溶解在体液中的 Aβ 亚型:Aβ*56,与其他寡聚物相比,Aβ*56的分子量相对较大。研究人员分离了Aβ*56并将其注射到健康小鼠体内,之后,健康小鼠回忆简单、以前学过的信息的能力急剧下降。

       这一发现让科学界沸腾不已,这是首次将Aβ蛋白中的某项物质直接与AD联系起来。然而不少业界大咖在尝试在人体中寻找Aβ*56时,大都失败了。反复的失败,让科学家开始质疑这篇论文的真实性。2022年7月,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直指 该研究涉嫌造假。报告提及,研究者在论文中发现了明显被修改或重复的图像。

       然而直到今年,该研究通讯作者才承认论文图片造假事实。多年来,它究竟影响了多少人相信和投入 β 淀粉样蛋白斑块研究,不得而知。

       不过也有人指出,Aβ*56只是Aβ蛋白中的一种,不能因Aβ*56研究造假而全盘否定Aβ假说。而且两款Aβ机制药物的临床试验成功起码部分地支持了Aβ假说。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世界社会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约331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42亿。然而1998-2017 年,AD药物的研发成功率仅有2.7%。

       强劲的临床需求与"贫瘠"的获批药物形成强烈反差,因此不少药企在这一大蓝海赛道前赴后继。聚焦国内,先声药业、恒瑞医药、喜鹊医药、康缘药业等均有布局,未来谁将研发出开创性的药物,阿尔茨海默病市场在等一个答案。

       参考来源:

       1.https://www.fda.gov/advisory-committees/advisory-committee-calendar/updated-public-participation-information-june-10-2024-meeting-peripheral-and-central-nervous-system#event-materials.

       2.AAIC 2023 - Acumen's new amyloid approach impresses,Evaluate Vantage

       AAIC 2023 News Highlights,AAIC.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