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wan 关税战下,中国创新药如何靠“BD模式”逆袭全球?

关税战下,中国创新药如何靠“BD模式”逆袭全球?

热门推荐: 关税博弈 进口药 国产创新药
作者:wan  来源:CPHI制药在线
  2025-04-08
中美关税博弈持续升温,进口药成本飙升的阴影下,国产创新药却悄然开辟了一条“技术出海”的新航道。以康方生物为代表的中国药企,凭借BD(Business Development)模式,通过技术授权与海外分成,不仅规避了关税冲击,更在全球市场实现了“反向收割”。

关税战下,中国创新药如何靠“BD模式”逆袭全球?

  前言

  中美关税博弈持续升温,进口药成本飙升的阴影下,国产创新药却悄然开辟了一条“技术出海”的新航道。以康方生物为代表的中国药企,凭借BD(Business Development)模式,通过技术授权与海外分成,不仅规避了关税冲击,更在全球市场实现了“反向收割”。

  冰火两重天:进口药承压,国产药借 BD 模式 “破局”

  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关税战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它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走向,医药行业也未能置身事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进口药和国产药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境遇,宛如置身于冰火两重天。

  进口药在关税的重压之下,成本急剧飙升。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关税的增加直接导致了药品进口环节费用的大幅上涨。以一些从美国进口的抗癌药为例,原本的采购价格加上新增的关税,使得药品成本提升了相当可观的比例。这些额外的成本最终往往转嫁到了患者身上,使得患者的用药负担变得更为沉重。进口药的市场竞争力也因此大打折扣,其市场份额在关税的冲击下逐渐缩水。

  而国产药却在这场关税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破局之道,BD 模式成为了它们逆袭的关键武器。BD,即 Business Development,在医药领域主要指的是企业间通过战略合作、技术授权、产品引进或输出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项目发展并获取商业利益。国产创新药企业通过 BD 模式,以技术授权为核心,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就拿康方生物与美国 Summit 公司达成的 PD-1/VEGF 双抗 AK112 交易来说,这堪称是国产药借助 BD 模式成功破局的经典案例。在此次合作中,康方生物采用了 “研发授权 + 海外分成” 的创新模式,巧妙地规避了关税带来的冲击。康方生物将 AK112 的研发成果授权给美国 Summit 公司,自身仅需专注于国内的研发与生产环节,无需直接参与海外市场的销售与运营,从而有效避免了因药品出口而面临的关税风险。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让康方生物反向受益于政策差异,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三大护城河:技术出海的 “关税免疫” 密码

  BD 模式之所以能够帮助国产创新药在关税战的浪潮中屹立不倒,关键在于其拥有三大护城河,宛如三道坚固的防线,为国产药的全球化征程保驾护航。

  在 BD 合作模式下,国产创新药企业能够实现成本的有效隔离。以康方生物与 Summit Therapeutics 的合作为例,康方生物仅需承担国内的生产成本,这一成本相对稳定且可控,大约为 3000 元 / 疗程 。而美国的 Summit Therapeutics 公司则负责美国市场的商业化工作,包括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建设等一系列费用。这种分工模式使得双方各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了整体的运营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即便美国对进口药品加征高达 65% 的关税,康方生物的生产成本依然不受影响,其分成比例(2.4 万美元 / 疗程)也能够保持稳定。这就意味着,无论关税如何波动,康方生物都能够在合作中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避免了因关税增加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和利润压缩。

  关税转嫁是 BD 模式的又一强大优势。当美国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时,Summit Therapeutics 的含税采购成本会相应上升,从原本的 5000 元升至 8250 元。然而,在终端销售市场,药品的售价并非完全取决于成本,更多地是由市场需求和产品的价值决定。AK112 作为一款具有创新性的双抗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其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因此,Summit Therapeutics 在销售 AK112 时,依然能够将终端售价锚定在 20 万美元 / 疗程的高位。这样一来,关税增加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就被成功地转嫁到了美国市场的消费者身上,而康方生物作为技术授权方,无需承担这部分额外成本,稳稳地坐享利润分成。

  政策套利是 BD 模式在关税战背景下的独特优势。随着中国对美国进口药加征 34% 关税,美国的一些明星抗癌药,如 K 药、O 药等 PD-1 抑制剂在华售价大幅提升。这无疑给国产创新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AK112 凭借其 “零关税” 的国产优势,性价比进一步凸显。在国内市场,患者在选择抗癌药物时,不仅会考虑药物的疗效,也会关注药物的价格。AK112 在拥有良好疗效的同时,价格相对进口药更为亲民,这使得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大幅提升,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选择使用,从而加速了国产创新药对进口药的替代进程。

  国产药逆袭:价格砍半、疗效翻倍的 “双杀” 优势

  在中美双向加税的大背景下,国产创新药宛如一匹黑马,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了逆袭,成功重构了行业的竞争格局。这一逆袭之路,主要得益于两个关键因素:价格优势和临床价值背书,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恰似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市场中披荆斩棘。

  以康方生物的 AK112 为例,其价格优势在市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国内市场,AK112 的定价约为 15 万元 / 疗程,而进口的 PD-1 药物价格往往高达数十万元,是 AK112 的数倍之多。随着关税的增加,进口药的价格涨幅更是达到了 10%-15%,这使得原本就价格高昂的进口药变得更加昂贵。而国产的 AK112 则凭借其成本优势,在价格上始终保持着亲民的姿态。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使得患者在选择药物时,更多地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 AK112。这不仅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使得国产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加速了对进口药的替代进程。

  除了价格优势,AK112 在临床价值方面也表现出色,拥有令人瞩目的疗效优势。在 III 期临床试验(HARMONi-2)中,AK112 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疗效果,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 11.14 个月,而进口的 K 药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 5.82 个月 ,AK112 的疗效几乎是 K 药的近两倍。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 AK112 在治疗效果上的显著优势,也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坚实的临床依据。在癌症治疗领域,患者最为关注的就是药物的疗效,AK112 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患者和医生的信任,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价格优势与临床价值背书形成的 “双杀” 优势,让国产创新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中国创新药企在 BD 合作中的分成比例已从过去的 5%-10% 提升至 15%-20%,这一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国产创新药技术溢价能力的显著增强。随着国产创新药在技术研发和临床实践方面的不断进步,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将越来越强,有望在未来的医药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暗流涌动:供应链与专利战下的长期隐忧

  尽管 BD 模式在短期内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让国产创新药在关税战的风浪中成功站稳脚跟,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着诸多潜在的风险点,这些风险犹如暗流涌动,可能会对国产创新药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原料药是药物生产的基础,其成本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药物的生产成本。虽然目前药品暂未直接涉及关税,但如果美国对生物药上游材料,如培养基、纯化树脂等关键原料加征关税,这一举措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间接推高全球研发成本。一旦这些关键原料的进口成本增加,国内的创新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就不得不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为了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可能需要寻找替代原料或者调整生产工艺,但这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并且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在全球原料药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市场份额高达 28%(赛迪数据) 。这使得中国在原料药领域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税传导带来的成本压力。通过与供应商的谈判和合作,中国企业可以争取到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条款,从而降低成本上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专利是创新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保护企业研发成果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美国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NSCEB)已建议限制中国药企获取关键技术专利,这无疑给中国创新药企业的 BD 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旦这一建议得以实施,中国药企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将面临更多的阻碍。在 BD 合作中,技术专利的授权和共享是合作的重要基础。如果中国药企无法获取关键技术专利,或者在专利授权方面受到限制,那么就很难与国际药企开展深入的合作。这不仅会影响到中国药企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进度,还可能导致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进一步压缩 BD 合作的空间。

  研发投入是创新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企业才能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然而,关税成本的长期化可能会给药企的研发投入带来压力。礼来 CEO 曾警告,若关税成本长期化,药企可能会削减研发预算。这一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对于一些中小型创新药企业来说,关税成本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从而使企业在资金分配上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可能会被迫削减研发投入,这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不过,与国际药企相比,中国药企在研发投入方面具有一定的调整弹性。中国药企平均研发费用率不足 15%(vs 罗氏 22%) ,这意味着中国药企在面对关税成本压力时,有更大的空间通过调整研发费用率来应对挑战。通过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研发效率、合理配置研发资源等方式,中国药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研发投入承压的困境,保持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展望

  关税博弈的硝烟终将散去,但中国创新药企通过BD模式积累的技术溢价与全球化能力,已为未来埋下伏笔。康方生物AK112的成功案例证明,真正的创新无需困守价格战,而是以临床价值为矛、技术授权为盾,在全球产业链中抢占制高点。尽管供应链风险与专利壁垒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但中国药企的“新航海时代”已然启程——当技术驱动的价值分配成为主战场,国产创新药的星辰大海,或许就在下一个关税窗口期之外。

  参考资料:

  1、康方生物官网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