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叶枫红 恒瑞创新药新适应症获批,这一黄金靶点进展几何?

恒瑞创新药新适应症获批,这一黄金靶点进展几何?

作者:叶枫红  来源:CPHI制药在线
  2025-04-28
1993 年,IL-17 首次被科研人员发现。随后的深入研究发现 IL-17 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以及肿瘤的发生、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IL-17的研究逐渐成为医学及免疫学研究的热点。

       近日,恒瑞的夫那奇珠单抗(Vunakizumab,SHR-1314)在国内获批新适应症,用于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这是继斑块状银屑病之后,夫那奇珠单抗在国内获批的第二项适应症。

       夫那奇珠单抗是恒瑞自主研发的人源化IgG1抗白细胞介素17A(IL-17A)单抗,与IL-17A结合后可抑制下游细胞因子,从而阻断炎症信号传导。同时较低的鼠源成分,也降低了潜在的免疫原性。作为自免赛道的黄金靶点,IL-17的药物研发已呈现白热化状态,而且仍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该赛道。对于一众后来者来说,如何快速突围?

       百亿市场迎来新玩家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多为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晨僵。本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同时这一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人群,发病的高峰年龄在18~35岁。许多患者不仅饱受病痛折磨,结构损伤的不断进展还会导致脊柱功能丧失甚至残疾,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据公开数据,2023年国内AS治疗药物全终端(零售、医院、电商)销售额突破120亿元,且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剂有TNF-α抑制剂及IL-17A抗体等。尽管选择较多,但依然存在着进一步提高疗效,扩大早期适应症,降低耐药复发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国内智翔金泰的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赛立奇单抗(商品名:金立希)于今年1月正式获批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是国内首个获批该适应症的国产IL-17A抑制剂。

       恒瑞的夫那奇珠单抗在AS治疗领域的表现备受关注。在III期临床研究中,夫那奇珠单抗展现出了优异的数据。与安慰剂相比,夫那奇珠单抗 120 mg 组 16 周的 ASAS 20、ASAS 40、ASAS 5/6 应答率分别为 65.6%、46.3% 和 55.4%,显著优于安慰剂,并持续改善至第 32 周;在第2周时,夫那奇珠单抗 120 mg 组 ASAS 20 应答率就已高于安慰剂(34.0% vs 11.6%,p<0.0001),且较安慰剂大幅改善总背痛 VAS 评分、晨僵及炎症指标等。

       另外,国内鑫康合生物/丽珠生物的XKH004,是一款同时靶向IL-17A和IL-17F的IgG1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IL-17A/F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而抑制下游炎症信号通路。在治疗AS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在入组的323例受试者中,经XKH004药物160mg每四周一次(Q4W)治疗的受试者第16周ASAS40应答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45.5% XKH004 vs 19.4% PBO;P<0.001);关键次要终点指标第16周ASAS20应答率两组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62.2% XKH004 vs 34.8% PBO;P<0.001);在第16周时其他次要疗效指标,治疗组也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目前中国AS患者群体约500万,但诊断率和治疗渗透率分别不足50%和30%,生物制剂的使用比例更低。随着IL-17抑制剂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崛起,国内需求正加速释放。

       红海赛道,后来者如何突围?

       1993 年,IL-17 首次被科研人员发现。随后的深入研究发现 IL-17 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以及肿瘤的发生、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IL-17的研究逐渐成为医学及免疫学研究的热点。

       从其作用机制来说,IL-17受体(IL-17R)被3种二聚体形式的IL-17激活,包括IL-17AA、AF和 FF。基于此,IL-17抑制剂开发分化出两种思路:靶向IL-17A或IL-17A/F。

       目前,国内已经获批上市6款IL-17靶向药物,分别是来自诺华、礼来、协和麒麟、优时比的四款进口产品,以及智翔金泰、恒瑞的两款国产产品。

国内已上市IL-17靶向药物

       国内已上市IL-17靶向药物(来自公开资料)

       除了已上市产品外,国内针对IL-17靶点布局的企业越来越多。在生物类似药方面,仅针对司库奇尤单抗的生物类似药,国内就有百奥泰的BAT2306、石药集团的CMAB015等多款产品,并且已进入Ⅲ期临床阶段。

       面对这一渐成红海的赛道,后来者要想脱颖而出,大概有三个方向:

       1.适应症拓展。除了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自免疾病外,IL-17A靶向药还可以在罕见病领域发挥潜力。例如在狼疮性肾炎这一适应症上,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早在2022年5月便向CDE提交了该适应症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申请。

       今年3月,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新适应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化脓性汗腺炎(反常性痤疮)的成人患者。在我国,化脓性汗腺炎患病率为33.49/10万,被列入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目前约有50万患者深受困扰。

       2. 剂型改良。目前IL-17生物制剂大多以注射剂为主,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口服剂型成为药企努力的目标。礼来早在2019年便推进了自研IL-17A口服小分子抑制剂LY3509754,用于银屑病的临床开发,最终折戟于I期临床。

       但是礼来并未放弃。2023年,礼来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DICE Therapeutics,目标便是2款处于临床阶段的IL-17口服小分子抑制剂DC-806(现已被礼来放弃)和DC-853。

       Protagonist公司正在计划推进口服肽IL-17拮抗剂的开发。丹麦的LEO制药公司则在开发IL-17A口服PPI调节剂(cpd23)。

       3.开发双/多靶点药物。MoonLake Immunotherapeutics(被默克收购)开发的Sonelokimab是一款靶向IL-17A / F的纳米三抗药物,同时融合了结合白蛋白的纳米抗体来延长半衰期,由三个VHH结构域组成,可促进sonelokimab在炎症水肿部位的进一步富集。目前Sonelokimab开展了针对银屑病、化脓性汗腺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试验。

       IL-17靶点作为自免赛道的热门靶点,早已成为药企兵家必争之地,未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唯有做好差异化布局。

       参考来源:

       1.Yan, K., Li, F., Bi, X., et al. (2024).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unakizumab in moderate-to-severe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10.1016/j.jaad.2024.09.031.

       2. 智研咨询,《中国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药物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加剧,生药物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3. 相关公司公告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