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宣布批准华领医药的1类新药华堂宁(多格列艾汀片,Dorzagliatin)上市,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多格列艾汀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在III期临床研究中取得成功,并获批上市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GKA)药物,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首 创新药(First-in-Class,FIC)。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糖尿病市场规模近700亿,其中又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占所有患者的90%以上。因此,理论上说,多格列艾汀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资本市场对此并不买账。与FIC药物上市后公司股价大涨的常见剧本不同,多格列艾汀获批上市后,华领医药股价经历了“过山车”。10月10日开盘后,其股价一度涨超20%,但不久后掉头往下,截至10日收盘,其股价跌幅达24.11%;次日继续下跌,跌幅超过19%;10月12日开盘短暂翻红回涨,午后开始下跌,截至收盘,其股价跌幅为4.56%。
那么,华领医药股价为何如此不走寻常路?多格列艾汀为何没受资本青睐?下面我们先从一种关键的葡萄糖激酶说起。
多格列艾汀--开辟全新血糖调控概念
多格列艾汀是一种口服、小分子的GK(葡萄糖激酶)正向变构调节剂(GKA)。GK是葡萄糖代谢的一个关键酶,于1964年被发现。自发现以来,人们对GK作用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其主要通过感知葡萄糖浓度变化来调节多个调糖靶器官(如肝 脏、胰岛、肠道、下丘脑等)的激素分泌,从而实现人体血糖的稳态平衡。
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对葡萄糖敏感性丧失,这使得患者中的GK"传感器"无法正常地感受和传递葡萄糖水平,机体也就无法正确分泌控糖激素,导致血糖稳态无法维持,糖代谢紊乱。因而如果能够恢复GK的调节功能,那么就有望从根源上解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问题。
GKA通过激活GK,产生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调节效果,促进患者的肝 脏葡萄糖转化及胰岛素分泌,并通过激活肠道GK调控GLP-1分泌而发挥多重降糖作用。正是这些机制研究为GKA药物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而新药研发并非那么容易,自2001年公开GKA的药理学基础以来,相关药物的开发从未停止,迄今为止公布了100多项GKA专利,大多先行者已杳无音讯。
多格列艾汀作为一款全球首 创GKA药物,可恢复GK作为葡萄糖传感器的功能,重置2型糖尿病患者的阈值,改善血糖敏感性,改善β细胞功能并降低胰岛素抵抗,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
多格列艾汀分子结构式(来源:Wikipedia)
这一治疗理念有望改变整个糖尿病的治疗模式,开辟全新的血糖调控概念。然而就是这么一款FIC药物,上市后却遭“见光死”,背后原因何在?
临床试验存在"硬伤",抢滩糖尿病市场存疑
作为FIC药物,多格列艾汀疗效到底如何呢?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同时刊发了两项多格列艾汀的重要Ⅲ期注册临床研究结果--SEED(播种)研究和DAWN(黎明)研究。
其中SEED研究评估了多格列艾汀单药治疗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前24周为安慰剂对照研究,受试者随机接受多格列艾汀或安慰剂治疗。后28周为开放性药物治疗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格列艾汀治疗。
SEED研究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来源:参考2)
结果显示,第24周时,治疗组患者HbA1c相对基线(8.35%)降低了1.07%,安慰剂组下降了0.5%(基线8.37%),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4周HbA1c达标率为42.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01)。第52周时,患者HbA1c仍保持持续稳定,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达标率是指,根据2021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的共识,糖尿病患者在停止降糖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后,HbA1c维持小于6.5%。
以上可知,虽然和安慰剂相比,多格列艾汀效果显著,但是42.5%的达标率,疗效并不算出众。
另外,当前糖尿病药物共有九大类,其中口服药物包括****、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促泌剂、噻唑烷二酮(TZD)、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注射类药物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它们单药降糖效果如下。而多格列艾汀单药治疗组患者HbA1c降幅为1.07%,这一疗效数据在众多糖尿病治疗药物中,可能连中等都算不上。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DAWN研究中,主要评估在****足量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多格列艾汀联合****治疗的疗效。
DAWN研究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来源:参考3)
结果显示,多格列艾汀联合****治疗组24周HbA1c相对基线降低1.02%,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01);24周HbA1c达标率44.4%, 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0.7%(P<0.0001)。
根据以上两项III期临床数据,可以看出多格列艾汀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治疗,临床获益均不够突出。最为致命的一点,作为全球首 创新药,单药及联合用药都是安慰剂对照研究,这是最大的硬伤。多格列艾汀要挑战2型糖尿病存量市场,并未与一线药物****头对头比较,致使其商业化推广缺乏说服力。
糖尿病市场格局复杂,新入局者难以分羹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磺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胰岛素等一系列创新疗法的出现,已经让糖尿病变成一种可管可控的慢性疾病。而且近年来,国家对一些用量大的降糖药进行了集采,从****到磺脲类药物,再到常见的格列奈类降糖药,甚至才进入医保不久的SGLT-2抑制剂,均已进入集采名单。如今,胰岛素也被纳入集采名单,平均降幅达到47.67%,大大提高了患者可及性。
因此在治疗方案众多的糖尿病赛道里,多格列艾汀仅凭并不算出色的临床疗效,分羹的难度可想而知。换句话说,除了创新属性外,其满足临床未满足需求的作用又有多少呢?
反观华领医药研发管线,共有9个在研项目,除了多格列艾汀单药研发之外,管线中多个项目都是多格列艾汀与****、西格列汀、恩格列净、吡格列酮、GLP-1、胰岛素等的联用试验,而且大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
华领医药研发管线(来自官网)
华领医药这种管线单一的模式,在资本市场眼里是很有风险的。因此,即便多格列艾汀作为全球FIC药物获批上市,依然挽救不了股价颓势。
去年7月2日,CDE曾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其中规定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糖尿病领域,由于药物众多,患者可选择空间大,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除非出现革命性疗法,否则没有太大增量空间。
不管怎样,华领医药坚守创新的精 神依然非常值得鼓励!
参考来源:
1. Retrieved Oct 8 , 2022. From https://www.nmpa.gov.cn/yaowen/ypjgyw/20221008173753169.html.
2.Dorzagliatin in drug-na?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3.Dorzagliatin add-on therapy to metform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4. Lack of Durable Improvements in β-Cell Function Following Withdrawal of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Adul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r Recent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