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BDCA2:红斑狼疮潜力新靶点,BIIB059已进入3期临床

BDCA2:红斑狼疮潜力新靶点,BIIB059已进入3期临床

热门推荐: BDCA2 BIIB059 红斑狼疮 靶向药
作者:忆  来源:CPHI制药在线
  2024-09-09
BDCA2,全称血液树突状细胞抗原2,也称CLEC4C或CD303,属于钙依赖性凝集素家族,是一类含有213个氨基酸的新的二型跨膜糖蛋白,由胞外Ca2+依赖性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域CRD、跨膜区及较短的胞内区构成,其中CRD可结合半乳糖末端残基等多种糖基,胞内区可与FcεRIγ结合。

BDCA2:红斑狼疮潜力新靶点,BIIB059已进入3期临床

       BDCA2,全称血液树突状细胞抗原2,也称CLEC4C或CD303,属于钙依赖性凝集素家族,是一类含有213个氨基酸的新的二型跨膜糖蛋白,由胞外Ca2+依赖性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域CRD、跨膜区及较短的胞内区构成,其中CRD可结合半乳糖末端残基等多种糖基,胞内区可与FcεRIγ结合。

关于BDCA2

       BDCA2主要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上表达,而pDC是树突状细胞(DC)的一种亚类,通过大量分泌I型干扰素(IFN-I)来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并在机体抗病毒免疫中起关键作用。在免疫应答中,pDC通过TLR7和TLR9来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并产生丰富的干扰素α(IFN-α)。IFN-α是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BDCA2是最新鉴定的pDC表面标记物之一,其胞外部分含有的C型碳水化合物识别域可与甘露糖、葡萄糖或N-乙酰葡糖胺结合,其胞内部分能通过FcR γ链在B细胞抗原受体样信号体中发出信号。BDCA2激活会引发酪氨酸激酶(Syk)的活化、B细胞连接蛋白(SLP65)的聚集和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酯酶(PLCγ2)的活性。而PLCγ2的激活可能导致Ca2+流入并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中起到负调节剂的作用。通过BDCA2的信号传导途径减少NFKB(核因子κB)的活化,从而抑制IFN-I的产生。

       由此可以看出,BDCA2在pDC中可通过抑制干扰素产生,影响免疫应答,进而调控免疫系统。由于pDC产生IFNα/β被认为是SLE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BDCA2被认为是阻断SLE产生干扰素α/β的潜力靶点。

       除了与SLE发病有关,BDCA2还在其他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如慢性炎症、感染性疾病、肿瘤。研究发现BDCA2可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或感染细胞表面的分子结构相互作用,能够识别病原体并启动免疫反应。而且,BDCA2还可以识别其他病毒,如 HIV、流感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等。一旦与病原体结合,BDCA2能够激活pDC,促使其产生大量的IFN-I,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此外,研究发现CD4+CD56+血液皮肤肿瘤中的BDCA2表达与肿瘤的特征和生存时间相关。

BDCA2靶向药进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药企已研发出几款在研BDCA2靶向药,如BIIB059(Litifilimab)、DB-2304。其中BIIB059是渤健开发的一款靶向BDCA2的全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BDCA2减少包括IFN-I在内的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起到调节狼疮病理机制的重要作用。

       2020年11月,渤健宣布BIIB059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2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使用疾病活跃关节总数(疼痛和肿胀的关节总数)评分,接受BIIB059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在第24周时总关节计数显著减少(p=0.037),达到试验的主要终点。

       此外,BIIB059治疗皮肤型红斑狼疮(CLE)的2期临床试验也已取得积极结果:BIIB059可改善CLE患者的皮肤病活动性,对CLE的治疗效果高于安慰剂治疗。具体数据为:从基线到第16周,衡量皮肤病活动指标的CLASI-A评分的最小二乘平均值(±SE)百分比变化:50mg litifilimab组为-38.8±7.5;150mg litifilimab组为-47.9±7.4;450mg litifilimab组为-42.5±5.5;安慰剂组为-14.5±6.4。

       BIIB059是目前进展最快的一款BDCA2靶向药,其治疗CLE和SLE的临床试验均已进入3期阶段。

       DB-2304是映恩生物研发的一款BDCA2靶向ADC。已公布的概念验证结果显示:DB-2304能够靶点依赖的递送小分子免疫抑制剂。相较抗BCDA2单抗,DB-2304具有更强的抑制pDC以及外周血细胞IFN-I分泌的能力。除抑制IFN-I分泌外,DB-2304还更能高效广谱地抑制其它炎症因子的分泌,并负调控SLE疾病严重性相关的干扰素效应基因组。

       此外,三生国健也开发一款BDCA2抗体。今年8月,该药在国内申报临床,成为首 款申请临床试验的国产BDCA2抗体。

总结

       目前,BDCA2靶点进展较慢,在研药物也较少,且主要被开发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其中渤健的BIIB059的进展最快,目前已进入3期临床。此外,除了治疗红斑狼疮,BDCA2靶向药还有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肿瘤、病毒感染。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