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mRNA-LNP技术与免疫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领域的快速进展,为未攻克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多款基于这些技术的药物成功上市,展现了其巨大潜力,mRNA-LNP技术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尤其是在COVID-19疫苗的研发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然而,国内在mRNA-LNP免疫治疗产品的标准化方面尚存空白,为响应国家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亟需制定相关标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行业标准的日益完善,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导制定的《基于mRNA-LNP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指南》(T/FDSA 0055-2024)将于2024年10月03日正式实施。这一规范基于mRNA-LNP技术开发(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技术路线、制备工艺、检验方法、质控要点、功能验证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研发生产所需的管理、组织、人员、设施设备及物料等相关要求。为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和产品规范,特别是在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设计、质控指标等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推动mRNA-LNP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创新。
一、你了解mRNA-LNP究竟是什么吗?
mRNA-LNP(信使核糖核酸-脂质纳米颗粒)是一种组合体,其中mRNA(信使核糖核酸)是一种指导人体细胞产生特定蛋白质的生物分子,而LNP(脂质纳米颗粒)则是一种基于脂质成分的纳米递送载体。mRNA-LNP技术则是利用这种组合体进行药物递送或疫苗接种的一种技术。具体来说,LNP作为递送载体,通过静电络合的方式与带负电荷的mRNA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体。当mRNA-LNP到达细胞膜时,其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触发膜融合,促进mRNA分子的递送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后,LNP的双层结构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遭受破坏,释放mRNA,mRNA随后与核糖体结合,指导细胞产生特定的蛋白质,如抗体或其他治疗性蛋白。
二、基于mRNA-LNP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指南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作为国内首 个基于mRNA-LNP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的通用标准,《基于mRNA-LNP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指南》的发布填补了行业空白,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规范与指南,对突破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标准中mRNA-LNP成品质量控制指标汇总表详尽列出了从鉴别、含量、理化特性到生物学活性及安全性的多项检测指标。鉴别通过DNA测序确认mRNA序列准确性;含量检测涵盖mRNA含量、包封率及递送系统组分,方法多样灵活。理化特性检查包括粒径、PDI、Zeta电位等,确保产品稳定性与均匀性。生物学活性通过ELISA等方法评估蛋白翻译功能。安全性方面,强调无菌、细菌内毒素及异常毒性检测,确保产品安全。纯度及工艺相关杂质检测严格,如截短序列RNA、dsRNA残留等,均遵循药典指导原则,确保产品质量高标准,详见下表:
mRNA-LNP成品质量控制指标汇总表
质量属性 |
质量控制指标 |
推荐检测方法 |
参考限值 |
鉴别 |
mRNA序列 |
《中国药典》四部DNA测序技术指导原则(9108);Sanger法 |
关键元件与理论序列相符 |
含量 |
mRNA含量 |
《中国药典》三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RiboGreen荧光检测法、荧光PCR法、ddPCR法 |
依据方案而定 |
包封率 |
《中国药典》四部微粒制剂指导原则(9014);RiboGreen荧光检测法 |
≥80% |
|
递送系统组分含量 |
《中国药典》三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HPLC-CAD法 |
依据方案而定 |
|
理化特性 |
平均粒径 |
动态光散射法、小角X射线散射 |
依据方案而定 |
粒径 |
动态光散射法、小角X射线散射 |
依据方案而定 |
|
PDI |
动态光散射法 |
≤ 0.2 |
|
Zeta电位 |
相分析动态光散射法、电泳光散射法 |
依据方案而定 |
|
pH |
《中国药典》三部pH值测定法(通则0631) |
依据方案而定 |
|
外观 |
《中国药典》三部溶液颜色检查法(通则0901)、澄清度检查法(通则0902)、可见异物检查法(通则0904) |
乳白色悬浊液 |
|
渗透压摩尔浓度 |
《中国药典》三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通则0632) |
依据方案而定 |
|
可见异物 |
《中国药典》四部可见异物检查法(通则0904) |
符合药典规定 |
|
不溶性微粒 |
《中国药典》四部不溶性微粒检查法(通则0903) |
符合药典规定 |
|
装量/装量差异 |
《中国药典》四部注射剂(通则0102) |
- |
|
《中国药典》三部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 |
- |
||
水分(剂型:冻干粉) |
《中国药典》三部水分测定法-费休氏法(通则0832) |
≤3.0% |
|
生物学活性 |
蛋白翻译功能 |
ELISA、FACS、Western Blot |
视翻译机理 |
安全性 |
无菌 |
《中国药典》三部无菌检测法(通则1101);ATP生物发光法、固相细胞计数、呼吸作用 |
阴性 |
细菌内毒素 |
《中国药典》三部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凝胶限度试验(通则1143) |
≤20EU/ml,或依据方案而定 |
|
《中国药典》三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光度测定法(通则1143) |
≤20EU/ml,或依据方案而定 |
||
异常毒性 |
《中国药典》四部异常毒性检查法(通则1141) |
符合药典规定 |
|
纯度及工艺相关杂质 |
截短序列RNA |
《中国药典》三部毛细管电泳法(通则0542) |
视具体截断序列 |
dsRNA残留量 |
《中国药典》三部免疫化学法(通则3429);ELISA法 |
≤ 0.5 % |
|
加帽不完全的mRNA |
《中国药典》三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四部质谱法(通则0431) |
依据方案而定 |
|
加帽率 |
《中国药典》四部毛细管电泳法(通则0542) |
>90% |
|
《中国药典》四部质谱法(通则0431) |
- |
||
《中国药典》四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 |
- |
||
去磷酸不完全的mRNA |
《中国药典》三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 |
依据方案而定 |
|
修饰过度的mRNA |
《中国药典》三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 |
依据方案而定 |
|
乙醇残留 |
《中国药典》四部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 |
≤0.5% |
三、《基于mRNA-LNP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指南》标准信息
项目 |
内容 |
标准号 |
T/FDSA 0055—2024 |
中文名称 |
《基于mRNA-LNP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指南》 |
英文标题 |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ell immunotherapy products based on mRNA-LNP technology |
发布日期 |
2024年09月03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10月03日 |
归口单位 |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 |
主要起草单位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湖南远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斯瑞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吉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灿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传信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湖南普瑞玛药物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宁波熙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驾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北京启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晨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科艺普实验室设备研制有限公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警戒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海南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贝克曼库尔特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爱博才思分析仪器贸易有限公司、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苏州科锐迈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艾特森制药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国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亿锦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智联湾实验室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主要起草人 |
陆家海、向双林、郭城、吕京、吴力军、叶宇翔、李乐、周文婷、贾国栋、潘晓、王媛、闵天奇、陈康明、章雪晴、彭薇、姜德建、朱国振、李克雷、林巧(Claudia Lin)、于红艳、刘国柱、莫仁春、李星、张荣光、胡汉昆、李娜、侯风青、陈泓序、程腊梅、左炽健、叶玉林、岳云强、杨广宇、沈祥营、王刚、马萍、胡丹丹、张磊升、廖聪慧、吴攸、王思雨、任倩、由庆睿、陆钰、刘鹏、金秋恒、孙振、唐茂萍、尹思远、刘学武、李佳、王海欣、何荣赞(Ron He)、辛琪、郝春霖、刘子琪、梁文娟、李怡雯、于兰、高铁、林戈、朱佳凤、童家勇、王田恩、李梁、刘云胜、严家荣、韩英、蓝曼馥、周芳、熊孟玲、韦厚良、党金玲、卢圣东、张尚峰、周倩、刘羽霄、陈起静、詹明高、耿玉杰、王庆辉、黄丽、曹其来、崔力沙、屠洁(Sky Tu)、郭小凯、熊学武、邓崇威、宋攀奇、侯丽芳、徐玲丽、王文涛、张晓霞、胡建敏、杨嘉丽、史建辉、陈傍柱、柏清玉、熊梓辰、伍生军、吴珊珊、刘珍秀、陈奕钧、李思蓉、孙金鑫 |
主要技术内容 |
本文件提供了使用基于mRNA-LNP技术开发(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基本原则、组织和人员、设施设备及物料、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与工艺研究及其相应的质量控制与功能验证、管理等基本原则和指导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基于mRNA-LNP技术开发CAR-T或CAR-NK细胞等免疫治疗产品。 |
备注:标准购买信息:目前该团体标准文本还未对外公布,解读参考了征求意见稿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 www.ttbz.org.cn等
【直播推荐】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