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滴水司南 一文读懂2025版GMP附录1《无菌药品》重点变化

一文读懂2025版GMP附录1《无菌药品》重点变化

热门推荐: 无菌药品 全过程防控 GMP附录
作者:滴水司南  来源:智药公会
  2025-04-09
2025版《无菌制品》章节相较于2011版进行了显著调整和扩充,从15章81条款精简为12章235条款,内容更加详实和系统化。新版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新增了“公用系统”章节,强调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无菌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

  2025年3月17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公开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无菌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会稿截止日期2025年5月30日,2025征求意见稿《无菌药品》共七章36条,为提升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促进我国无菌药品生产行业高质量发展,规范无菌制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行为,本次修订内容主要是增加对无菌药品生产无菌保障的相关要求,本文对新旧版《无菌药品》主要新增修订高频词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新旧版《无菌药品》章节对照表

  解读:2025版《无菌药品》章节相较于2011版进行了显著调整和扩充,从15章81条款精简为12章235条款,内容更加详实和系统化。新版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新增了“公用系统”章节,强调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同时,将旧版中分散的“洁净度级别及监测”、“消毒”、“灭菌工艺”、“灭菌方法”等内容整合为“洁净区的确认和监测”和“灭菌工艺和灭菌方法”两章,使相关要求更加集中和明确。此外,新版还新增了“生产特定技术”章节,涵盖了隔离操作技术和吹灌封技术,进一步规范了特殊生产工艺的管理。总体而言,2025版通过增修订条款,强化了无菌药品的生产与质量管理,旨在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体现了对无菌药品生产全过程的更高要求。梳理如下表:

新旧版《无菌制品》章节对照表

  二、2025版《无菌药品》高频词分析:聚焦无菌保证与系统性控制

  2025版《无菌药品》的高频词统计清晰展现了法规的核心导向——以“无菌”为核心,强化系统性控制与风险预防。通过对293次出现的“无菌”及263次“灭菌”等高频词的分析,笔者提炼出以下关键要点:

  1.“无菌”为绝 对核心,贯穿全生命周期

  “无菌”(293次)的高频出现凸显其对药品安全的决定性意义。法规从厂房设计、生产工艺、设备验证到终产品检验,均围绕“无菌保证”展开。例如,“洁净区”(101次)与“A级区”(64次)的分级管理、“隔离器”(42次)和“RABS”(26次)等屏障技术的应用,均旨在通过物理隔离降低污染风险。同时,“灭菌”(263次)作为实现无菌的关键手段,覆盖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等多种工艺,强调验证(103次)和监测(169次)的必要性,确保灭菌工艺的可靠性与重现性。

  2.工艺控制与生产流程的系统化升级

  “生产”(197次)、“工艺”(191次)、“操作”(187次)等词的高频次指向对生产全流程的精细化管控。例如,非最终灭菌产品的“除菌过滤器”(87次)使用需结合冗余设计、完整性测试与风险分析;而“模拟试验”(83次)则通过培养基灌装等模拟手段验证无菌工艺的稳定性。此外,“系统”(167次)一词的频繁出现(如密闭系统、水系统、空气系统)表明法规更注重系统性思维,要求企业通过整合设备、环境、人员等要素构建全覆盖的污染控制策略(CCS,43次)。

  3.风险导向的质量监测与污染预防

  “风险”(114次)与“污染”(107次)的高频次凸显了风险管理在无菌生产中的核心地位。文件通过“环境监测”(空气、悬浮粒子等)、“微生物”(135次)负荷控制及“消毒”(51次)、“清洁”(49次)等操作,形成多维度污染防御体系。例如,“气流流型”(10次)研究要求可视化气流路径,避免低级别区域空气逆流;“动态”(23次)与“静态”(13次)监测的结合,则确保生产环境在运行与闲置状态下均符合标准。CCS的提出进一步要求企业从物料、工艺到人员行为建立全链条风险控制逻辑。

  4.人员与设备的双重规范化管理

  “人员”(99次)管理被提升至新高度,涉及更衣程序(26次)、资质确认(如无菌操作培训)、行为规范(如限制干预频率)等细节,旨在减少人为污染风险。同时,“设备”(122次)的验证与维护(如灭菌柜、冻干机、FFS设备)被反复强调,要求通过在线灭菌(如CIP/SIP)、完整性测试(如过滤器)等技术手段确保设备性能。此外,“水”(61次)和“空气”(50次)作为关键公用系统,其微生物与微粒控制标准被细化,进一步体现对生产基础要素的严苛要求。

  5.行业趋势:自动化与密闭化生产

  高频词中“隔离器”“RABS”“密闭系统”等术语的集中出现,映射出行业向自动化、密闭化生产的转型趋势。通过减少人员直接接触、采用机器人灌装等技术,法规推动企业从传统开放式操作转向更可控的封闭式生产模式。例如,BFS(吹-灌-封)与FFS(成型-灌-封)技术的应用,既提升效率,又通过一体化流程降低污染概率。

  2025版《无菌药品》通过高频词布局,构建了以“无菌保证”为靶心、以系统性控制为框架、以风险预防为驱动的法规体系。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通过技术升级(如屏障系统)、流程优化(如模拟验证)、严格监测(如动态环境控制)与人员管理,实现从“事后检验”到“全过程防控”的质控范式转型,为无菌药品生产树立了更高标准与更严要求。

  参考资料:

  [1]NMPA等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